|
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谈不上病入膏肓,但糟糕的程度确实不可小视。由于生活压力过大,心理压力重,逐步转移影响生理健康。也许是生活太需要金钱,也许是妻子太过专注于赚钱。每天晚上,老婆都要给我上一节经济学的课。其目的就是让笔者更优秀,而这种所谓的优秀不过是更能赚钱罢了。素质、人品已远不如物质文明建设重要。由于自己过于疲劳,心烦意乱,怎么看妻子都像《西游记》中的白骨精。无奈之下唯有靠拳击缓解压力,最近为了自己的身体读了不少保健书籍、医疗书籍。这其中有中医的、西医的、还有许多心理疗法。条条大路通罗马,其目的就是将疾病消灭,让自己活的更健康,更潇洒。
随着治疗的开始,有病乱投医。一直发展到自己看病看出了经验,什么病适合中医治疗,什么病适合西医治疗。笔者的乏力是中医治愈的,血压高是西医控制的,血脂高是西医治愈的,而耳鸣、眩晕、多汗等症状又是中医调治的。由此可见,中医西医各有千秋。量变产生质变,随着经验的积累我的病情渐渐好转,与此同时医学知识也增进不少。乏力之时服用六味地黄丸、血脂高用辛伐他丁、治疗血流变粘稠度过高运用拜阿司匹林等等。自己似乎成为了一名脑血管专科的大夫,这也许就是久病成医吧。
疾病发起之时,十分危险,笔者的思想负担也是比较严重。由于医生用药果断、看病精准,而且下药的剂量很足。因此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不像有些大夫,由于临床经验差,用药的剂量不够,导致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很好的控制,造成血压积久不将,最终病情恶化。因此笔者认为临床的医生就应该像拳击世界中的前重量级拳王迈克泰森一样,审时度势、判断准确、出招果断、急风暴雨、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在最短的时间内击倒对手。因为毕竟达者为先嘛,患者的心情就是如此,他们渴望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治愈自己的顽疾。拳击比赛也是如此,快速击倒对手才可以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安全。而泰森则做到了这一点,其重拳的准确性、杀伤力、冲击力足以毁灭一切对手。在泰森鼎盛时期,他那辉煌的闪电战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同样优秀的临床医师用药看病与优秀的拳击手打拳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自己的头痛眩晕,找了一名戈洛塔式的医生医治,结果越治越糟糕。找到一名泰森式的医师治疗,重剂量的汤药:天麻、半夏、陈皮、勾藤、竹茹、夏枯草、决明子、菊花等等。不仅用药精准同时药量大,且副作用小,切中病情。七付汤药则病情好转,又进五付而病则痊愈。颇有泰森打拳的味道,回想当年泰森,大战英国拳王布鲁诺,专注比赛,抓住时机,果断进攻,先是肋部击打,待对方重心不稳之后,连续七拳、拳拳命中,又出五拳,布鲁诺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
话分两头,再说漂亮男孩梅威瑟。其风格与泰森迥然不同,笔者客观评论:泰森是精钻派,其才学精而不博。而梅威瑟是博学派,其才学博而不精。若论进攻能力、其技巧泰森远在梅威瑟之上。换而言之,泰森更适合用药治病,进攻手段高超,是临床高手。而梅威瑟则全面、宏观,对进攻、防守、躲闪,都有全面的研究。其功力更全面,具有进攻的手段,尽管不强,但其防守、躲闪更胜只重进攻的泰森一筹。近日笔者有幸拜访养生专家,同时业余时间多次听养生讲座。笔者肤浅发现、认为梅威瑟更像养生专家,众所周知,梅威瑟的拳击理念:即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更有利的打击对手。这与养生学中的防病重于治病很是相似,防守保护自己比治病的意义更大。毕竟三分治七分养,才是恢复身体的核心所在。再说拳击比赛,泰森的临床手段也好,梅威瑟的养生手段也罢,其实是殊途同归。其目的就是一个:战胜对手!
把病治好是为了获得健康,把身体养好也是为了得到健康。但有些时候两种手段更需要配合,相互学习为我所用。把梅威瑟的游击战思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跑我追。与泰森的攻坚战思想:与其尽力的防守不如科学合理的进攻。这两种思想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意义似乎更加博大精深。存在就一定有其中的道理,速胜论与持久战各有千秋,我想无论其作战理论多么的深奥,最终的目的与结果却十分简单,其实仅仅是运用。一通百通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用心去发现。
涂鸦之作,献丑了!祝各位拳友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