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400
威望929 威望
财富13593 拳币
贡献1562 贡献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积分
- 6400
 
- 威望
- 929 威望
- 精华
- 12
- 财富
- 13593 拳币
- 贡献
- 1562 贡献
- 在线时间
- 109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10-24
- 最后登录
- 2020-3-1
- 听众
- 17
|
本帖最后由 垂直的云 于 2010-5-8 17:38 编辑
顺带 想要搞清楚一个问题,莫斯利为什么没有打出迎击拳,仍然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出朋友们高质量的意见,看法。
这场比赛,从开始直到十二回合,梅威瑟并没有用过多的移动来扯动对手,而是看上去一直和莫斯利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距离对峙,在梅威瑟出拳的距离下,莫斯利也完全能够{理论上}打到对手,莫斯利却为什么没有打出应有的迎击呢?
先看第一回合:既使是主动逼迫对手,梅威瑟也并不愿意先出拳,在远距离上对对手出拳做出反应比己方出拳遭受对手迎击做出反应更从容,对于梅威瑟惯常以防守反击打法为主的这类拳手来说,在对手出拳后留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空档,是他认为最佳攻击点,反过来他也一定认为假如自己进攻时留出的空档也是同样的具有风险。不看完比赛,谁也不敢保证这场比赛中莫斯利不会打出极具伤害性的迎击拳,梅威瑟更不敢保证,特别是当他决定采用步步紧逼的战术来压制莫斯利的发挥时。
所以在第一回合,是莫斯利在开局6秒钟后出的第一拳,是一记前手剌拳,前手剌拳有时反映出拳手的心情,莫斯利在这场比赛中的前手剌拳很多都是打向梅的胸口偏上一些,而不是瞄准梅的额头或是鼻梁。但开局阶段莫斯利的剌拳打的比后边要坚决一些,反映出莫在开局的信心比后边强,{虽然这场比赛莫斯利整体上缺乏应有的信心,同霍亚对阵梅威瑟相比,莫显示出过度的紧张}。在接下来4秒多,梅威瑟用虚晃的剌拳干扰和顶了一下莫斯的第二次主动接触。
梅威瑟的第一次试探式进攻出现在开局15秒左右,梅用一记比较实的剌拳击向莫的头部,击空的同时立刻贴上莫,以避免对手可能发出的反击。
开场15秒左右,双方发生了不大不小的三次接触,特别是梅一上来就保持和对手较稳定的距离和梅15秒发出的第一次试探进攻,都说明梅对这场比赛紧凑性的取向,这种取向在这场比赛里贯穿始终。梅第二次主动试探是在11秒{即开场26秒}后,中间莫有一记剌拳击腹。梅第二次主动试探应该是想出一记前手小摆拳,但拳并没发出,只是虚晃一下又是立刻贴靠上对手。
梅威瑟的第三次主动进攻是在开场56秒钟左右,是一记小跳步前手小摆拳攻击,梅威瑟单拳小摆拳紧跟是贴靠,这是他一惯的技术特征,在和马奎兹打时也有很多次运用。
三次试探性进攻都是在攻击的同时贴上对手,这是梅威瑟在寻找这场比赛对距离的感觉,同时也是对莫斯利迎击的预防和对莫斯利距离感上的破坏,此时我们在赛后通过反复地观看比赛录像,有些东西虽然是马后炮,事后诸葛亮,但往往也能看得更清淅一些:通过这三次试尝,梅威瑟似乎觉得心里比较有数了,梅对距离做出微调,和莫保持着双方伸手就有的距离,所以接下来出现了几次贴靠和擞抱。
等到开场1分17秒时,梅威瑟对莫斯利一记前手剌拳坚决地迎击基本宣告试探工作的结束。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太主观了?能不能成立呢?
第一回合最激烈的冲突发生在开场1分27秒,也就是梅迎击后10秒,在这10秒钟内梅再没有寻求新的变化和试探,特别是莫斯利在发出凶狠的前手剌拳加后手直拳{莫的后手直拳线路上有弧度有点象摆拳}前脚下做了三次以上的小幅前挪,梅威瑟并没有相对应地后退,只稍稍后退了一小步,默许了莫斯利对距离上的寻求,不管是下意识也好,有意识也好,是梅准备接受莫有可能发起的真实的攻击实力的考验,这说明梅对这场比赛紧凑性的取向,也反映出梅在这场比赛中表现出的超出以往的勇气。
莫斯利的剌拳加后直拳让场下观众惊出一身冷汗,梅威瑟当时是什么感受只有梅心里清楚,但擦着下巴划过的重拳让人看着梅躲过一劫多少有运气的成份。莫斯利这一轮攻击有孤注一掷的决心,所以身体前冲时已经失去控制,双手先后扶了两次地才避免摔倒。咱们现在分析,假如莫斯利的这一轮攻击能象第二回合那次得手,梅威瑟的日子也许会比真实比赛难过。
莫斯利这次发起的突然性攻击在第一回合里是绝对的大事件,首先说明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梅威瑟给了莫斯利攻击的距离,而不是赛前很多人猜测的梅会跑起来。其次说明莫斯利的速度非常快,虽然这场比赛莫的状态不好,面对这样的速度,梅没有被打上,但梅在这样的距离中对这样速度的攻击同样不能做出从容的反应。更深远的影响还在这次攻击之后,这次身体失去控制也使莫斯利原本就很紧张的情绪更加难以克制,而从回放的慢镜里仔细观看,这次进攻莫虽然没有得手,但绝对没有受到对手的反击的伤害。但两人重新进入比赛后,梅威瑟不依不饶的架势好象已经重创了对手,场面上就象要把莫逼进角落,要发起最后的围剿,这可以说已不是紧凑的取向了,这种逼迫是当一种战术在夸大莫的失误,在强加给对手自己的心理上的优势,以此来达到打击对手情绪,一定程度上迫使对手服从于自己的节奏。从后边的比赛进程中可以看出梅威瑟的这一用心和对这一战术运用的满意程度。梅威瑟愿意尽快地确立场上自己的优势地位,在这一轮压迫后,梅相信自己的优势地位已经确立,梅在后边的三次剌拳出击比之前更坚决,出剌拳后也不是再贴靠,而是通过晃动或下潜来规避对手有可能的迎击,在第一回合2分35秒,梅威瑟打出开场第一组三拳连击,后手直拳有效击中莫斯利。在第一回合2分种后和第二回合前2分钟这段时间内,梅是本场比赛运用提肩防抱架最多的一个阶段,这段时间里,梅在距离上和莫保持的也较稳定,试探性的进攻也转换成步步为营的阵地进攻。
梅威瑟本场紧凑的取向是战术安排,实践证明效果也是好的,表现出的勇气也令人赞赏,但实际在第一回合里,梅威瑟的优势并没有完全确立,从出拳数量和质量上的统计也能一定程度上说明这点。第一回合,莫斯利共出前手剌拳{较清淅}17次,其中有两记前手摆拳,但效果非常遗憾,只有三记击腹拳命中,对梅胸部以上的攻击,除几记打在拳套上外,几乎无一清淅有效击中梅,更令人吃惊的是,莫在第一回合仅出了一记后手拳,就是1 分27秒那记突袭中差点打上的后手直拳。做为一个从来不是以控制比赛见长而是以攻击为主的拳手来,这样的剌拳效率无法给后手创造机会。看看梅威瑟,在第一回合,也仅出剌拳15次{包括三次小摆拳},有效击中也仅三次,后手直拳4次,两次击中,分别是1 分17秒时那记迎击和2分35秒组合拳进攻,两记都清淅有效击中对手。梅威瑟的剌拳在前边有许多是试探性出击,目的在于牵制和破坏对方节奏,但是梅的剌拳速度很快,对莫构成很大程度的威慑。
通过对第一回合的解读,不难发现在第一回合前半段,梅威瑟虽然从开场就摆出阵地战的态势,并且脚步上步步推进,但在主动向前的外衣下,梅打的仍然是防守反击,诱使对手更早地暴露火力点,同时力图从距离和节奏上控制对手。
把莫斯利在第二回合开始54秒发起的本场比赛最具威力的突然攻击和第一回合那次几乎一模一样的突袭相对比,就会发现,莫的两次攻击象程式化的东西,技术特征非常一致。区别在于第二次比第一次准备的时间更短更突然,第二次能得手最大的原因是梅威瑟的反应与第一次不同,莫第二次攻击上步很快,梅没有象第一次做距离上的调整,连一小步也没退,在莫前手击中梅时,梅身体上没有任何动作{不是象第一次一样有个侧闪的变化},身体很正地暴露给对手。之所以第二次比第一次更突然,就是因为这时间上和距离上的微小变化。梅在第一回合后半段和第二回合开始就开始就在中距离上对莫实施攻击,纯理论地分析还是有点操之过急。
看看第二回合双方的出拳情况:梅威瑟在受重击之前逼进中出前手3次,击中1次,出后手1次击中,莫斯利发动突击前出前手4次,后手1 次效果都不明显。莫斯利从第二回合54秒得手后共出拳33次,其中左手18次,右手15次,重拳左右手共10记以上{因为这个标准很模糊}。而梅威瑟在受到重击后基本是以擞抱和高抱架做守势的,在这个过程中梅出反击拳不过4记,前两记效果一般,第三记即二回合1 分43秒那记打空,反受到莫斯利第二次严重打击,差点跪倒拳台,只有1 分54秒第4记反击拳才在形势上抑制住不利的势头,使局面渐渐稳定下来,基本度过了极其凶险的1 分钟。莫斯利在1分钟内出了33 拳后,体力明显透支,使得原本可能的诺曼底登陆,最后变成了阿登地区的凸出部反扑,反扑过后,再也无力发起成规模的进攻了。整场看下来,38岁的莫斯利的体能状况不是很好也是一个客观事实。
梅威瑟在这1分钟的危机中,表现出的应对非常聪明还不失强势,通过擞抱,抱头前贴,在距离上不给莫斯利冲击的余地,虽然打出的反击拳仅仅4记,但在气势上始终不让莫反盘,坚定地要确保自己主导的地位,而且梅的体力比莫好的多,遭受三记很重的击打后,迅速能够恢复,在第二回合最后1 分钟里,梅几乎是弹无虚发,打出干脆有力的11记攻击拳,有效命中9拳以上。到了第二回合结束时,梅不光扭转了战局,而且为后边的回合真正地定出了一个调子。
最后,折回头看看开头提的问题:莫斯利为什么没有打出迎击拳?
解读比赛后只能说,莫如果能打出凌厉的迎击大摆拳,也只能在第一,第二个回合里,因为后边的回合双方局势已经失衡了。在第一,二回合里,莫本身表现的情绪凝重且低落,心理上有些过度的紧攻。比赛开始后,梅威瑟通过剌拳干扰来破坏莫的出拳距离,运用身体姿态的不停变换从节奏上对莫形成控制,空间,时间上的错位,使得莫的大摆拳空无用武之地,始终没能发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