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会员
 
- 积分
- 16041

- 威望
- 2775 威望
- 精华
- 12
- 财富
- 41262 拳币
- 贡献
- 1714 贡献
- 在线时间
- 106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5-16
- 最后登录
- 2018-6-22
- 听众
- 17
|
中式技巧在目前职业拳比赛中是没有成形地出现过的,也是目前职业拳击流派打法中不存在的,它有可能存在于未来的职业拳击比赛之中,目前它只存在于我心中 我心中大致分两方面整理中式技巧有可能在拳击中的应用: 第一大方面:软件部分---即理念性为主的攻防技术。
拿西方的拳击与中国的武术相对比的话,就会发现,拳击性属阳刚,注重速度,力量。武术性中和,讲求均衡,追求虚实相配合,快慢有变化,刚柔相济。到了职业拳击发展中美式打法形成后,对于节奏感的追求似乎与中国武术张驰理念有了一丝的神合。 在我看来,职业拳击中的虚实对比中,虚的成份太少了,有的比赛中简直少的可怜。虚实之间的变化有时更少,显得很呆板。打几个比方,比如一个拳手重拳重创了对手,把对手逼在拳台一角,面对龟缩成一团的对手,左右手疯狂抡向对手,就不一定比有虚有实地攻击好,一方面虚实结合较节省体力,二方面虚实结合有利于突出重点,三方面实结合更利于打乱对手常规防守节奏。
再比一个例子,比如当年提托凌厉的左手经常打出的左剌拳拉带式连接左摆拳,这一招既有虚实上的变化,又有节奏上的变化,一些常规性的防守习惯于防完左拳防右拳,碰到这种变化可能就中着了
在步法移动对距离上的控制上,中国武术的理念或许也能为拳击有一些借鉴,象乔丹在讲述后仰投篮心得时介绍的后仰前要有前冲的假动作一样,在拳赛中经常会看到急于进攻的拳手只是一维式地前冲而与对手撞在地起,浪费了大好的进攻机会。
第二大方面:硬件方面:武术套路中的技术动作。
在我看来,霍亚的组合拳很有几分中国武术套路的影子,如霍亚对瓦加斯第十回合击腹接击头打晃瓦加斯的那一组短拳。看拳击手打组合拳时,感觉多数是大脑意识到空档,指挥手臂完成动作,霍亚的组合拳更象是意识在铺助动作,大脑在修正习惯动作的参数。 其实不光霍亚,职业拳手虽然不会象练中国武术似的训练套路,但他们每个人的出拳都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和节奏。这一点通过很多比赛都能看出来,大家能够记忆犹新的马尔加里托对库托,马尔加里托的速度明显慢于库托,在第五回合连连出拳却被库托摇避戏耍,但在第六回合,马尔加里托同样速度的上勾连击三次,重创了库托。马尔加里托上勾三连击在很早对迪亚兹时就有过运用,很有中国武术中套路的味道。这说明套路有很明显的反常规的特性,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妙处。比如莫斯利后手抡出的大摆拳,比如马尔加里托被莫斯利屡屡击中的脸左侧防守空档,比如辛特隆在和恩度比赛时挨到的难以计数右摆拳突袭。就拿孔武有力的鲁伊兹一打一搂抱的定式,狡猾如狐狸的老霍也始终无法破解。这些充分说明职业拳击中套路模式{技术动作相对固定}的存在 所以说中国武术关于套路的一些理念也在拳击中具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 再加上中国人的强项,对技巧性动作的精确把握能力{如乒乓球中的前三板技术},中国拳手或许能够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拳击风格和技术。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中国拳手强大的自信之上,强大的自信须要建立在深厚的拳击底蕴之上的,拳击底蕴是中国目前最缺乏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