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ports.sohu.com/a/619188769_121291288
“怕,你就输一辈子”这句话来自2012年由林家辉和彭于晏主演的电影《激战》,对拳击的认知也是由此开始。看到影片中拳拳到肉的感觉实在比较暴力,比赛中可以看得到通常一回合3分钟的比赛双方完全是下死手。经验不足的拳手上来就是拼尽全力,能对抗几回合的时候已然不易。在对决之中,脑子连片刻的休整都没有,这是一项需要身体与意志完全高度集中的项目。 准确的来说,《激战》中演绎叫MMA,而真正的拳击是站立进行的,虽然看起来接近实战的MMA有观赏性,实则拳击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站立格斗不行的人才会去打MMA”。 先看拳击的规则,12回合制,每个回合3分钟,势均力敌的选手将会对抗36分钟每个回合之间只有1分钟休息时间。拳击对于拳手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关键就在于拳击这项运动既要求你有强劲的瞬时爆发力,也要可以有惊人的耐力和极强的意志力!爆发力,耐力,意志力;这三样无论哪一项都不是容易修炼的,拳击的变态却要求你三者全力具备。 拳击另一个恐怖之处是:拳手没有任何休息时间,不同于足球,篮球等集体运动,即便是90分钟内在场上也有间断性的调息,也不同于羽毛球,乒乓球等个人运动可以暂停休息,或是利用比赛间断时休息。拳击可以说没有时间上的休息,从你踏入场上的那一刻,身体和脑子就必须全速转动,否则倒下的就是你! 职业球员之间的对战都是相同公斤级的较量,简单来说大部分对垒的拳手之间实力相差并不算很大。很多需要多个回合的较量才能分出胜负。而每回合结束时的1分钟是球员对于战术的思考,比赛开始前的试探也需要高度集中。身体和大脑的双重煎熬,绝非普通人能够承受!所以说拳击手到最后都是意志力的胜利,当然KO对手的是实力上的碾压 不知道你是不是练过拳击,如果练过,那应该知道其中的滋味,如果没练过,那看比赛应该也能感受到拳手们有多累了吧,往往比赛还没打够一分钟,拳手们就已经大汗淋漓了,一个回合下来,拳手坐在角柱上,头上大汗直冒,嘴里喘着粗气,教练和助手们在不断地用冰块降温(更多是消肿止痛),铃声一响,接着上,来来回回打满12个回合,不说谁能赢,能坚持下来的都是强人。 前几年梅威瑟和嘴炮的世纪大战,嘴炮体重和身高都比梅威瑟大,梅威瑟之所以能在高龄状态下取胜,体能是很大优势,嘴炮的落败,除了技不如人外,就是体能不行,如此一看,拳击确实比所谓接近实战的ufc更加累人,站立格斗不行的人才会去练mma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泰森大家都知道吧,年轻的时候辉煌无比,现在53岁的泰森打算重新复出,很多人在看了他的训练和身体状态后,认为他完全可以再战职业拳坛,看起来情况确实是这么回事,但泰森还真打不了太久,他也是有自知之明的,早前他和梅威瑟的约战,也不过是一场慈善赛,也不过只打4个回合而已,这在拳击中,只能算是介乎于业余与新手之间的回合数,比起一级拳手动则打满10个回合,12个回合,泰森显然还是不得不服老。 我没打过拳击比赛,但踢过不少野球,足球野球比赛,不算大场,一般只踢半场,但就是这样,一场60分钟分上下场的业余中的业余比赛,也是相当累人的,因为在不断的慢跑和加速跑中,尤其是追球跑的那段过程,短时间的剧烈运动,人的体能很容易出现透支,当然,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也说不上是透支(断层),因为缓一缓,慢跑一会,调整下呼吸就能好,但比赛往往没有给你缓一缓的时间,所以你看中超的比赛,经常出现运动员抽筋,突然就跑不动了的局面,而比赛完下场后,球员们又能乐乐呵呵的去撸串喝酒唱k。 拳击的比赛要比踢球累,踢球还有死球,后场倒脚,换人,受伤治疗等等的时间可以休息,缓一下还能继续跑,一场90分钟的比赛,净打时间可能也就50分钟左右,而拳击打够12回合,每个回合3分钟,不被提前ko的情况下,就真的是打足36分钟不停的那种,可能你会说还有休息一分钟的时间,但其实那一分钟是相当短暂的,况且这一分钟里,拳手并不是在放松,而是在思考下一回合的战术,身体在休整,脑袋可没有停止运转,实验也证明人,集中精力的情况下,大脑消耗的能量占据人体的40%以上。 而即便是开打后的前几轮试探,那也是需要集中精力,丝毫放松不得的,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但你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或者情绪激动过后,身体就会感到劳累,这是因为人体在精神高度集中,或者说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体能消耗就会特别大。 拳击比赛,比的并不完全是身体体能,更多的还是精神损耗,你的对手和你在身体情况上并不差多少,他和你同样努力练拳,而你要取胜对手,更多的还是要靠临场发挥和平时的打拳经验,比的是谁的精力更加集中,谁犯的错少,谁能抓住一瞬既逝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