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观众开始接触职业拳击时,1979-1989年在泛中量级征战的伦纳德、哈格勒、赫恩斯、杜兰这四大天王是最炙手可热的超级巨星,而1986年首度夺冠的泰森只是他们面前谦逊的学弟。
跟近年的“吃豆人”/“菲律宾驱逐舰”帕奎奥类似,虽然哈格勒有自己的外号“神奇”,但因为他那锃光瓦亮的秃头和凶猛的战斗风格,他在早期的中国拳击媒体和拳迷中有个更为响亮的绰号:“秃头魔王”。哈格勒1954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后来常住在马萨诸塞州布罗克顿的意大利聚集区,是世界著名重量级拳王“布罗克顿炸弹”洛奇·马西亚诺的小老乡。
那时的意大利裔聚集区有着深厚的拳击文化,因此哈格勒早早接受了拳击训练。他的业余战绩是52-2-43KO,夺得过1973年的AAU全美锦标赛中量级冠军,并获得当年的AAU最佳拳手。19岁进入职业拳坛后,哈格勒一直在戈登和帕特·佩特罗尼兄弟的管理和训练下比赛,整个职业生涯没有更换经纪人和教练,堪称从一而终的典范。
1973年,进入职业拳坛的哈格勒因为沉默寡言的个性和凶悍的左撇子风格让他成为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对手,在打了49场比赛后他才在1979年首次获得冠军赛挑战权。在与意大利拳王维托·安图弗门(45-3-1)战成平局挑战失利后,哈格勒在第二年卷土重来第3回合TKO击败了英国拳王阿兰·明特(38-6)拿到了WBC/WBA160磅中量级金腰带。
对拳击历史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七十年代中量级拳坛是阿根廷巨星“卡宾枪”卡洛斯·蒙松称雄的时代,1970-1977年蒙松时代结束后,哥伦比亚的瓦尔迪兹、阿根廷的科洛、意大利的安图弗门、英国的明特短暂称雄,美国拳手已经近十年没在中量级有出色发挥了。因此当哈格勒为美国拿到中量级的两条金腰带后,立刻成为美国拳坛英雄。
在著名承办人鲍勃·阿鲁姆的力捧下,哈格勒开始了对中量级的统治。F·奥贝梅加斯(30-0-27KO)、安图弗门(46-5-2)、穆斯塔法·哈姆肖(32-1-2)纷纷被他击退。1983年IBF成立后,哈格勒成为首位IBF中量级冠军,这让他抢在轻重量级的斯平克斯(1984.2)、次中量级的科里(1985.12)等人之前成为所有级别首位WBC/WBA/IBF三冠王。这一殊荣加上当年击败超级巨星罗伯特·杜兰(77-4),让哈格勒成为《拳台》杂志年度最佳拳手。
1984年哈格勒击倒了阿根廷“重锤”罗丹(52-2-2)和哈姆肖(复赛),在对罗丹的比赛中哈格勒第一回合的滑倒被判定为击倒,这是哈格勒整个职业生涯唯一一次被击倒。
1985年他迎来了“底特律杀手”托马斯·赫恩斯(40-1)的挑战,曾经跟哈格勒恶战15回合的杜兰不久前被赫恩斯2回合三度击倒而惨败,因此这场大赛被命名为“战争”。在这场短暂而激烈的战争中,哈格勒第一回合就被赫恩斯打破了面部,但他坚硬的脑壳也让赫恩斯的拳头骨折,最终在第三回合哈格勒击倒了赫恩斯。这场惨烈的大战赢得了当年的最佳拳赛、最佳回合,而哈格勒凭此拿到了第二次“年度最佳拳手”荣誉。
1986年哈格勒因为多次受伤只打了一场比赛,但对手是绰号“野兽”的约翰·穆加贝(26-0-26KO),一位全胜全KO的击倒机器。这场“魔王”对“野兽”的恶战是中量级历史上又一场经典的对攻战,哈格勒在丢掉三四个回合后最终在第11回合击倒了穆加贝,但赛后两人都累得尿血住院治疗。
1987年哈格勒迎来了一代巨星、两级冠军“蜜糖”雷·伦纳德(33-1)的挑战。这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攻击型拳手对最顶尖的技术大师的对决,是一场迟到了三年的大战。此战哈格勒拿到了1200万的出场费和2000万美元的总收入,大致相当于现在的5300万/8800万美元。当年正是新秀泰森成为重量级三冠王的年份,泰森当年两场统一战分别收入150万和250万美元,可见那时哈格勒的身份的地位。
这场伦纳德/哈格勒之战是典型的游击战,满场飞的伦纳德最终以分歧巨大的2:1判罚险胜哈格勒。赛后愤愤不平的哈格勒宣布退役,结束了自己对中量级拳坛的七年统治。进入九十年代哈格勒曾经被邀请复出面对年轻的琼斯,但坐拥千万家财的哈格勒实在没有动力,这一构想最终没能实现。
哈格勒早期以技术精湛著称,甚至被认为是阿里的接班人。但后来攻击力越来越犀利,成为著名的力战型高手。在他的在13连冠中12场KO对手,只有杜兰跟他打满全场。他最终被《拳台》杂志评为八十巨星第十七、百大重炮手第三十五,是跟罗宾逊、蒙松、霍普金斯并肩的中量级划时代霸主。
如今,昔日的魔王已随风雷驾鹤西去,拳台再无光头霸王!愿老拳王安息,拳迷们将永远记得你在擂台上创造的昔日荣光!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