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6-29 19: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闲哥,我还真不是龙黑,至始至终就没骂过李先生。只是对某些不实之处澄清一下。
再说截拳道吧。我不好评价。这个还真不能评价。我说好、说坏算不了数。今后时间长了再看。
简单来谈就分两个方面。
其一,知名度、影响力,商业价值、习练者多少来看,作为一个新兴的格斗类项目,应该说尚可。但相比空手道、柔道、泰拳、柔术、拳击等国际流行搏击类项目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就是和中国传统武术项目相比,比如太极、咏春、形意等老项目比也要差不少(主要是习练人数和综合影响力有距离)现在的截拳道各种培训及教习机构大都不正规,且有急功近利的短视现象。还有大都对本门这截拳道还停留在靠技术表演来提高知名度阶段。
其二,截拳道对综合格斗实战的发展及贡献,这一点也不好说。反正至今为止所有实战格斗类项目的比赛自李小龙先生逝世后的30几年间。还没有一个截拳道传人取得过像样的成绩,也没有一个格斗高手采用纯粹的截拳道技术在什么比赛中精彩展示。这样一来确实就很难评价了。今后会不会有这样的人出现。不好预测,但愿有吧!
所以就上面所说的情况来说,对截拳道。真得不能妄加评述。其实回过头来分析,李先生从开始提出这个截拳道理念,再到离世。还不到10年,李先生早期在美国拍摄《青蜂侠》系列片,后来又回到香港拍摄4部半电影,特别是后期,李先生集编剧、导演、制片、主演、策划于一身。按李先生本人说法,那是分身乏术、繁忙异常。再加上大量社会活动、到各地的表演、接受采访等等,当然还有一些个人私生活。仔细算了算,东拼西凑为李先生也挤不出多少时间了,满打满算4年-4年半顶破天了。就在这短短时间内李先生构架了截拳道的体系框架。真得很不简单。可是回顾一下所有不同项目的搏击类派别从发展到成熟直至日臻完善。可以说都历经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磨合,提高的阶段。现今发展较好的项目无不经历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大范围、高水平的实战经验积累并不断改进技术的过程。说白了,一项技术(或者派别)的完善提高离不开长期的大量实战的磨砺。没有这个就是空中楼阁。这也正是截拳道发展的弱势之处。今后怎么发展,希望能走好,走强。如果不想走实战道路,而转向类似传统武术那样,以表演为主,或一味偏向理论,以嘴论道。那我也不多说了。
昨天还看了云南卫视的一个重播节目,讲香港功夫电影发展,有一幕是采访成龙,成龙不无感慨并带点委屈的说:“我们(成龙前期动作电影)的动作难度实际比李小龙时期大多了。不过大家表现方式不同罢了。”(我略微做了修改,原话是难度要强100倍,这个视频可以找到)
成龙完全有资格说这个话,他师兄元华就曾做过李小龙御用替身,来完成某些高难及翻滚等危险镜头。而成龙前期电影的动作设计及难度、危险性都是影史上比较罕见的(当时没有电脑特效和现在的保护技术,全凭演员自身能力来表演)。
我非常喜欢李小龙先生的电影,家里有全部正版正版DVD,也很欣赏李小龙在电影中展现的那些光彩形象。以后也会一如既往的喜欢。我还是相对朋友们说,李小龙可以尊敬、欣赏,他开创他那个时代的动作电影先河。他不能打(相比职业)他的截拳道(成功与否)都不会影响这一点,也不影响人们记住他。既然喜爱,就让他真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