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生于1940年。1963年,**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5日被定为“雷锋日”。 回顾雷锋22年的人生,会发现他是一名潮流先锋: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喜欢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在这些生活里,雷锋多了些美,多了些可爱的缺点,更多了些人性的柔软。 雷锋“情书” “小凌:给你写信的此刻,已经是深夜一点钟,我刚上完晚班回家,今夜整整忙了4个钟点,我真是很疲倦了。我拧亮台灯,坐下来给你写信,疲倦就立刻飞去了。宿舍里的人都已入睡。窗外繁星满天,明亮的月光从外射了进来。在窗内还可以看到田野里成熟的高粱、玉米、稻谷在随风摆动,好像在向我点头,在向我微笑,它们都好像要陪我给你写信似的。我是多么愉快呀,真是高兴极了。我相信你也会感到如此兴奋,我不知有多少话要跟你说,却不知从何说起,谈话并没中止,写到这里告一段落。1958年6月。” 爱美“潮男” 1958年11月,辽宁鞍钢招收工人,雷锋从湖南奔赴辽宁。途经武汉长江大桥时,雷锋拍了一张照片,左手拎着一个印有鲜花图案的芦编提篮。照片上芦编提篮的鲜花曾在上世纪60年代被纪念馆的人用技术抹掉——鲜花在当时意味着“小资情调”。直到20年后,原图才被展出。 “雷锋爱美,爱照相。”部队宣传员季增曾给雷锋拍过很多照片。他说,雷锋逝世后,搜集到雷锋自己在照相馆拍的照片共54张。 “此人懂些哲学” 小学毕业,雷锋回到农村当一个“新式”农民;鞍钢招工,他放弃舒适的工作,成为一名学徒工;成为一名先进工人后,他又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实现参军梦。 在农场开拖拉机时,每个月拿32元;在鞍钢做学徒时,每月是22元;参军后,每月只有6元战士津贴。怎么处理金钱和职业的辩证关系,雷锋有他的原则。**看了《雷锋日记》后则说:“此人懂些哲学。” 自学与“诗情” 战友乔安山回忆说,雷锋爱跳舞,个子虽矮,但舞姿潇洒,颇得钢厂女员工的喜爱。 雷锋的藤条箱子里,放着《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沉浮》等各种书。 雷锋作过9首诗,其中一首以“燕子”为意象,描述所在的团山湖农场的变迁:“这南来的燕子啊!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 偶像也有缺点 部队宣传员张峻已80多岁。张峻回忆说,雷锋也会年少轻狂,会偶尔向人炫耀一下他的军功章;他在外面做好事,常常会回得晚,在部队就是不守纪律,所以也总受批评;他甚至直接到厨房自己拿吃的,炊事班说两句后,他气得“呱”就把盆摔了,第二天又主动去检讨,说自己做错了。 (据2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