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2 22: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中“客串”奥运夺金牌
1896年首届奥运会上,英国牛津大学的学生博兰正好在雅典旅游,热爱网球的他外出旅行时总是随身携带球拍,他被赛场火热的气氛所感染,于是现场报名,挥拍上阵。结果打遍全场无敌手,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网球单打冠军。
追野兔练出来的“栏王”
在第20届奥运会上,乌干达的约翰·阿基布阿获得了400米跨栏冠军,并以47.82秒的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据说他从未受过专门的跨栏训练,但喜欢在野外追逐野兔。
拳击手忘穿裤就出场
在第1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两名拳击运动员披着拳击袍精神抖擞地走上了拳击台。当裁判宣布比赛正式开始时,两名拳击手脱下身披的战袍准备开战,就在这刹那间,整个拳击馆如炸开了锅一般喧闹起来,男士们哈哈大笑,女士们则掩面遮目。原来有一名拳击手面对如此重大的比赛,既兴奋又紧张,准备工作十分仓促,竟然忘了穿上裤子。
冠军游泳教头差点淹死
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游泳队夺得了男子10项冠军、女子11项冠军。赛后队员们纷纷把自己的奖牌挂在教练查伏尔的胸前,并把他扔进了游泳池。只见“咕嘟嘟”的水泡不断往上冒。队员们惊呆了,赶快下水去抢救,经过一阵子人工呼吸才使他们的教练转危为安。从此,查伏尔教练只要看到队员们获胜,就马上悄悄溜掉。
★第一届奥运会:南瓜泳道
首届奥运会还没有游泳池,比赛是在冰冷的海水里进行的。游泳池的泳道堪称一绝,用水面上漂浮的南瓜作为泳道标记。泳距也未经测量,凭感觉进行估计。比赛时,先用小轮船把运动员载离海岸,发令员估计距离合适了,便发令让选手游回岸边,不求泳姿,自由发挥,以到达岸边的先后决定名次。
★第二届奥运会:巧取金牌
第二届奥运会上,200米跑比赛无弯道,是在直线跑道上进行的。处罚犯规的方法很奇特,被罚者要退后一码起跑。美国的图克斯伯里见这规矩有机可乘,就在起跑时做了一个假动作,引诱其他运动员犯规,使他们都被罚退离起跑线一码以外,自己略占便宜而巧取了金牌。
★第三届奥运会:不解之迷
第三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均设在当做田径场的跑马场跑道上,路线是在巴黎市区转上一圈后再折回。由于参加这次马拉松比赛的19名选手中只有法国选手对巴黎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拐弯“抄近路”,从而占了不少便宜。外国选手可倒了霉,走着走着就糊涂了,绕了不少的弯路,美国选手牛顿赛后曾说“我跑过半程时就领先了,直至终点并没有任何人超过我,我以为是获得了冠军,怎么会有人在我前面呢?真是不解之迷。”
★第八届奥运会:阴差阳错
1924年,法国巴黎第八届奥运会上,男子五项全能的第一名芬兰的意·莱赫托宁,第二名为匈牙利的意·萦菲。其实,当时的记时员听错了200米跑的成绩,把索菲的22秒8错听为23秒4,这样使本来总成绩第一的索菲成了亚军,又由于当时没有举行当场发奖仪式,故索菲还自以为是冠军,一直蒙在鼓里。待索菲回家中,拆开由奥委会寄来的邮包,一看,是银牌才恍然大悟。他找到了当时的三位裁判,请他们出具了书面证明,但奥委会早有规则成文,成绩不可随意更动。索菲只能遗憾终身。
★第九届奥运会:向下3级跳
第9届奥运会的裁判工作错漏百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瑞士自由式摔跤选手汉斯.明德尔在比赛刚结束时被宣布为冠军,可在授奖时,他得到的却是银牌,而最后的成绩公布中,又成了第三名。
★第十届奥运会:纪念友谊
在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美国选手施莉获得了跳高的金牌,她十分感激另一位美国女选手迪特里卡逊。迪特里卡逊是该届奥运会跳高银牌的获得者。她们两人互相勉励,互相学习,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奥运会结束后,她俩把各自的奖牌对半切开,互换一半再接合起来,成为两块半边金半边银的奖牌,各留一块作为两人友谊的永恒纪念。
★第十一届奥运会:罚款换金牌
第11届柏林奥运会自行车100米争先赛中,德国选手托·默尔肯斯把车骑出了车道,观众认为这下子德国人再也得不到金牌,结果这位德国人不仅没有被判为犯规,只是交了一笔罚金,金牌仍然是他的。
★第十六届奥运会:虚惊一场
美国19岁的黑人选手杜马参加跳高比赛时,竟然找不到领队和教练,运动场门口的看门人也不相信他竟然会是参赛的运动员,好说歹说都没有用,急得他无可奈何,只好自己买了一张门票才进去。入场后发现跳高比赛就要开始,他顾不得再做准备活动,就投入了比赛,最后竟以2.12米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第十八届奥运会:有志者事竟成
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400米游泳比赛前夕,一名美国运动员迪奇鲁夫因腹痛入院。经医生诊断后,证实是急性盲肠炎,并需要立刻动手术。鲁夫不想失去参加奥运会比赛的机会,于是坚决离院,并拒绝服食任何止痛药物。鲁夫离院后随即参加个人400米自由式比赛,并以破纪录的4分45秒4的成绩获得金牌。比赛后,鲁夫带着奥运会金牌再度入院接受手术。
★第二十届奥运会:最接近的纪录
1972年幕尼黑奥运会装置了最先进的电子计时设备,其精确的计时程度十分惊人。在个人四式游泳比赛中,瑞典选手根摩尼逊与美国选手丁麦基同以4分31秒 89的成绩抵达终点。但在精密电子仪器计算下,尼逊的时间是4分31秒891,而麦基的时间却是4分31秒893,两者仅相差1/500秒,可谓奥运会游泳史上最接近的纪录。
★第二十一届奥运会:“沉重”的口香糖
在1976年举行的第21届奥运会上,美国摔跤运动员法里纳赛前称体重时,指示灯亮了,表明他的体重已超过级别标准,他赶紧脱去背心,指示灯没有灭,他又赶紧把太阳镜扔到一边,灯仍然不灭。法里纳急了低声骂了一句,顺口吐掉了嘴里的口香糖,就在这一刹那,指示灯灭了。他转忧为喜,得意洋洋地走上赛场。这小小的口香糖差点误了大事!
★第二十二届奥运会:心有灵犀
在1980年第22届奥运会赛艇目比赛中,民主德国的兰德福格特孪生兄弟大出风头,其成绩无人可比。兄弟两人不仅体型、相貌、爱好等都十分相似,连他们娶的妻子也都是赛艇运动员。兄弟俩在双人无舵的比赛中,曾获1976、1980年两届奥运会冠军。从1974年开始多次荣登世界锦标赛榜首,孪生兄弟因遗传基因关系,在集体项目中比常人更能配合默契,更能动作协调、更能心领神会。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喜结良缘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闻名于世的美国田径运动员欧文斯的孙女亨普希尔作为火炬接力跑的最后一棒运动员跑进运动场时,引起了美国拳击运动员第尔曼的注意。第尔曼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91公斤级拳击比赛的金牌。奥运会后,他俩相识了。亨普希尔很理解第尔曼所获得的金牌里蕴含着的酸甜苦辣。第尔曼则十分敬重亨普希尔受家庭和环境的熏陶而养成的勇敢而倔强的性格。经过3年的恋爱,1987年7月25日,他们终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举行了婚礼。
★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异想天开
澳大利亚墨尔本F1汽车大奖赛组委会官员11月4日表示,他们希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使F1赛车能够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但不幸的是他在说这些话时,忘记是否该先看一看奥林匹克宪章。对他们的说法,澳大利亚国际奥委会委员高斯立即表示,这个主意有些异想天开,因为奥林匹克宪章不允许靠机械推进的体育项目参加奥运会。
不知自己是冠军
1900年巴黎奥运会上与世界博览会同时举行。除赛会安排失当,使比赛长达5个月外,大多数选手在比赛结束后才获悉自己参加的是奥运会而不是博览会,奇怪的是射击冠军甚至比赛结束后也不知到自己是冠军,他在>上提到这次比赛时只是说:“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期间一次射击比赛”他的女婿更从未听过他曾获得奥运会冠军,巴黎奥运会组织宣传工作之松散程度可想而知。除此,奖品在12年之后才送到胜利者手中,赠的是书籍,雨伞等纪念品而已。
抢跑了8次的优胜者
在第4届奥运会上,美国队的短跑成绩不佳,丢了所有的金牌,运动员们决心在下一届雪耻。第5届奥运会100米赛有22个国家的68名选手参加。其中美国运动员就有10名。分在第4组的美国选手克雷格看到同组的德国选手成绩曾达10秒5,就想利用抢跑战术来整垮对手,因为这次比赛没有抢跑要受罚的规则。比赛时他一共抢跑了8次,德国选手被他弄得晕头转向,他第9次起跑成功,而对手已被他的“神经战”击败。克雷格轻松的取得小组第1名,进入决赛。在决赛中他以 10秒8的成绩获冠军,为美国夺回短跑金牌。
没有对手的金牌得主
1908年的第四届奥运会上,男子400米决赛中有4名选手单因英国裁判判美国的卡本特阻人犯规,取消其资格,更需要重赛,美国队大表不满而退出,英国的哈斯威尔便个人表演般的完成一人决赛,以50秒获得金牌。
经过54年才跑到终点
1912年在瑞典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马拉松赛,遇上一个大热天。日本运动员金栗志藏跑到中途,突然看见路旁有一个瑞典观众在喝桔子汁,他本能地朝那个观众走去,很快就得到了桔子汁,还得到了一个住处,痛快地睡了个大觉。等他醒来时,比赛早已结束了。当挪威人奥尔森作为最后一名到了终点后,唯独日本选手无影无踪,却不知道这位日本选手正在酣睡在一个老百姓家里。直到第2天,他才回到日本队住处。1965年,76岁高龄的金栗志藏到瑞典旧地重游,他从1912 放弃比赛的地方向马拉松比赛的终点——斯德哥尔摩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址跑去,并达到终点。
河水不犯井水
上世纪20年代奥运会的100米比赛中,每道竟然拉起长绳子,由起点至终点连续不断,此设备的原意是为了防止运动员作出越线犯规的行为,使让运动员比赛时非要步步为营不可,否则因一时大意而超越界线便会被那个绳子绊个正着,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原来这种使运动员步步为营的危险设计受到非议而被废除。
半金半银的奖牌
在1932年第10届奥运会上,美国女选手希莉获得了跳高了金牌,然而她十分感激另一位美国女选手迪特里卡逊。迪特里卡逊是该届奥运会跳高银牌的获得者。她们两人在为体育事业奋斗的征途中互相勉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确实比亲姐妹还亲,她俩一起登上奖台时,又是欢呼,又是拥抱,共同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奥运会结束后,她俩把各自的奖牌,各留一块作为两人的友谊的永恒纪念。
到手金牌又易手
第十四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瑞典队本以1366分的最好成绩获得团体比赛的冠军,但后来被取消了资格,原来是因为瑞典队的佩松不符合当时运动员必须是军官这一规则。本来佩松只是一名下士,为了参加奥运会,临时被提升为军官,可是瑞典军方竟忘记了给佩松更换军帽,结果佩松戴着下士的军帽参加比赛,被裁判发现,露了马脚,本该到手的金牌丢掉了。
乐极生悲失金牌
在第16届奥运会上,苏联18岁划艇选手伊万诺夫夺得金牌后,异常兴奋,在比赛场地将金牌抛向天空,引起观众的阵阵欢呼。不料,金牌落入他手中后又掉进了湖里。他立即钻入水中,企图寻回失落的金牌。最后双手空空地回到水面。国际奥运会不忍看到伊万诺夫伤心回国,补发给他一枚代替品——仿制金牌。在第17、 18两届奥运会中伊万诺夫又获该项比赛金牌。他吸取了前次教训,再也不敢乱抛奖牌了。
救命的金牌
在1960年第17届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卫士贝基拉光着脚参加马拉松比赛,并以2小时15分16秒2的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而夺得金牌,为埃塞俄比亚建立了奇功,成为民族的英雄。后来,贝基拉参加了埃塞俄比亚皇家卫队发动的一次政变。政变失败后,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念在贝基拉得过奥运会冠军份上,决定不再追究他,这样,一枚奥运会金牌救了贝基拉的命。在1964年第18届奥运会上贝基拉再接再厉,以2小时12分11秒2的优异成绩再次夺得了马拉松冠军,成为奥运史上第1个蝉联马拉松金牌的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