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会员
桃花岛主
 
- 积分
- 15080


- 威望
- 3057 威望
- 精华
- 9
- 财富
- 60619 拳币
- 贡献
- 856 贡献
- 在线时间
- 71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8-17
- 最后登录
- 2022-7-1
- 听众
- 16
|

楼主 |
发表于 2010-7-22 16: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菲多艾米连科 于 2010-7-22 16:40 编辑
回复 8# 大熊星座
《科学看武术》上以所谓的格斗体系为分区测量打击力度进行类比有点可笑。
你看他们体重相差太多,没有可比性。
就像小帕与来斯纳各自代表拳击与综合格斗比较打击力量一样。
因而也不太严谨。估摸是一群科学界的格斗发烧友所为。
我依稀有点脉络,《科学看武术》系列中有关于器械的打击力度,比如武术演练的长棍打出1500磅以上等,
很显然,打磅秤或电子秤是不可能测出这么高值的,即便有位朋友提出了瞬间峰值概念(脉冲说),单纯力量也不可能这么高。
应该计入了压强因素。
换句话说,可能转换成考虑压强与硬度的“破坏力”了,比如一颗细钉子,施加十几公斤力就能嵌入坚硬的木头中,
小铁锤轻轻一敲石头应手而碎等等,如果以Kg为单位测算,该力可以忽略不计。
所谓用汽车撞击试验进行比较也一样,肯定进行了类似等值换算。
虽然对一名泰拳手的膝撞测出与车撞(好象四五十码?)等值的“某某力”,
但汽车撞击无疑能将人撞飞,而该次膝撞甚至不能将人打退一步。
毫不怀疑科学实验的真实性,只可能彼力非此力。
我等所说的力量是转化为质量单位的绝对值,
而《科学看武术》中的打击力量应是类似压强的、同时计入多个变量的相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