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拳过无痕 于 2010-7-10 20:38 编辑
无论从地域还是纬度来划分,重庆都应该算作一个南方城市,但这个城市却有完全不同与其它地方的独特人文性格。“粗豪、抱团、尚义、劲勇”概括了重庆地域文化中的阳刚之气。当年武王伐商纣,《尚书》中就载“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战阵)以凌殷人。”后周天子立国,封姬姓子弟为巴国君,建都江州(今重庆)。 在先秦历史上重庆出现过像巴蔓子将军这样舍身取信的豪杰。而到近代巴渝重庆又以袍哥、码头文化闻名江湖。巴人骁悍尚武印迹早已深深烙进重庆人的血液基因之中。正是如此,当地道的重庆汉子接触到拳击这项直接对抗的运动项目时几乎立刻就能让他们感受到少有的亲切,在真正的拳迷眼中,这不是什么所谓野蛮打斗,也不是什么斗狠逞强,而是一个展示自己综合能力和雄健体魄的平台。通过拳击这个平台挥洒出阳刚之美,并锤炼出力量、勇气和智慧的相溶。
一个山城重庆典型的夏夜,闷热火辣。通常在这样的天气人们难免心情烦躁,不过对于我这个铁杆拳迷来说绝对例外。因为今晚受朋友之邀要到现场观看一场拳赛,这心气当然是如沐春风了。
很快乘车来到繁华的渝中区,已经是晚上9点。比赛地点定在重庆拳击协会俱乐部的场馆内。位于新华路一幢建筑的顶层。俱乐部成立于09年,是一个面向社会大众的开放平台。来自全市各行业的拳击爱好者、业余锻炼的学生都可以到拳击擂台上一试身手。当我来到俱乐部,看到搭设在楼顶舞厅一侧的拳击台时,心情也激动起来。
比赛还没开始,朋友为我引见了重庆拳击名宿、拳击协会会长李柄如老先生。先生虽年事已高可仍然精神矍铄,作为俱乐部总教练今天先生将担任场下主裁。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位眼神凌厉的黑衣小伙子,言语不多,却时时洋溢出一股精悍英武之气。小伙子叫车宇是俱乐部资深拳手也是李柄如先生的得意弟子,多次代表俱乐部出赛,只是今天他担当的是场上执法裁判。小车向我介绍今天上场比赛的是两人都是业余爱好者,比赛大致定在75公斤级。一位是来自沙坪坝区的健身教练,另一位是俱乐部年轻的新学员钟国金。除了俱乐部成员和我们几个铁杆拳击迷来观战的还有不少晚上到舞厅休闲的普通市民。
9点半,比赛正式开始,灯光一下子把拳台照的通亮。先上场的是绰号“大熊”的健身教练,大熊脱掉上衣,露出一身结实的腱子肉,现场顿时热烈起来。来自外地的小伙子钟国金也在朋友簇拥下上台了,小钟身体没有对手强壮,身高、臂展还是略占优势。这虽然是3回合的业余赛,但俱乐部方面仍是组织的有条不紊。有经验丰富的场上裁判,双方拳手不佩戴头部护具,采用加厚的专门拳套并备牙托。而且双方选手也经过考量甄选、体型和实力水品都不会相差过大。这既保证了比赛的激烈精彩,又充分保障了比赛安全。最后在台上,场裁车宇向比赛双方交待比赛规则,两位拳手也来了一次友好“熊抱”。
铃声敲响,拳手间一碰拳套,比赛正式开始。身穿红色背心的小钟抢先出拳,不过“大熊”滑步闪开,并立刻还以颜色。拳头击中对手,发出嘭的响声,场下观众的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
虽然从专业技术的角度看两人都有很多不足,但双方打得非常积极,没有过多的搂抱。第一回合,“大熊”依仗身体优势近身后打出组合拳攻击对手头部和身体两肋,另一方的钟国金力量上稍弱,就利用步法和前手拳打控制。激烈的对抗中双方互有命中,但可以感觉到“大熊”的重拳更具杀伤力。回合中段小钟挨到重拳后被数秒,恢复后小钟表示可以继续,顽强的打出了几次有质量的反击。强壮的“大熊”防守抱架并不严谨、钟国金抓住机会打出后手直拳,直接命中其面部,大熊头部一仰,汗水四溅。全场观众也随之发出阵阵叫好之声。第1回合3分钟的比赛很快就结束,经过短暂休息,两位拳手又回到拳台拼杀。第2回合一开始,小钟的体能就出现急速下降,移动和出拳都慢了下来。“大熊”全力进攻没有了顾忌,连续的勾拳不断击中小钟的两肋和腹部,形势急转直下。“大熊”完全掌握了主动,小钟全力防守,但只能是苦苦支撑,呼吸也越来越急促。在遭受对手一次凶狠的身体击打后,钟国金被迫弯下腰,退到台角。裁判叫停数秒,一直数到10也没能调整过来,最终遗憾告负。宣布完比赛结果后,作为胜方的“大熊”来到小钟面前做了简短交流,气氛融洽。一场精彩、热烈的拳赛结束了,现场观众大呼过瘾,这场纯业余性质的拳击比赛却为大家带来了一次身心愉悦的享受。笔者看完比赛也是一番意犹未尽之感,最后李柄如老先生针对这场比赛还为俱乐部的学员作了点评、总结。大家都很兴奋,我也是一时技痒,没带拳套就对着不倒翁拳靶来了个发力的直拳连击,呵呵!(此举不能模仿,极易受伤,错误行为)
客观的讲,现在拳击运动在国内算不上热门,相比欧美的繁荣拳击如今在国内只能算一个刚刚蹒跚学步的幼儿。篮球、足球、网球、赛车…….这些估计都能比拳击找到更多忠实拥趸。而拳击给人的传统印象就是一项粗野、血腥的野蛮人运动,两个人在擂台上的对抗比赛就是打架斗殴。种种误会加上建国后的很长的间拳击运动完全处于停滞状态。造成这项运动的受众面相对狭窄。大众对拳击往往有一些根深蒂固的看法,最主要的就是认为拳击不安全。实际这点同样是个误解。(关于此,详见笔者所写《拳台挽歌—说说拳台上的伤亡事故》)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拳击运动才又重新开展起来。国际上拳击运动发展到今天,随着规则完善,器材、装备的改进加上裁判员的控制,拳击比赛已经算一项很安全的运动项目。相比现代的赛车、赛马、冰球、登山等项目要安全得多。拳击运动员或习练拳击的爱好者们却通过拳击这门综合项目获得其它体育活动无法给予的全新体验。习练者的协调性、意志力、反应、抗击能力、耐力、神经系统等等都会得到全面提升和磨砺。拳击是一项包含广泛的运动艺术,身体素质的确重要,但勇气与智慧同样不可缺少。现在国内民间拳击运动开展尚属起步阶段,但是通过今天在拳击协会俱乐部观看的比赛,笔者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李柄如先生还有其他参与拳击的年轻人身上都能看到对这项运动的执着热爱。我想有他们的努力和坚持,希望更多的山城男子汉们加入到这项挑战自我极限的运动中来。相信拳击运动也一定会在重庆火热的土地上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看完拳赛回到家,打开电脑看看娱乐新闻跳进眼里的是如今流行的“伪娘”。好好的阳刚男儿开始涂脂抹粉,一边宣扬着自我意识的追求,一边大谈行为言论自由。我也懒得给“伪娘”们论道了。不知道是社会病了还是人变了。“伪娘”和她们的粉丝们,你们继续自由吧,请自便。而渴望血性阳刚,向往金戈铁马的真正男子汉们,干嘛不去玩玩拳击,至少,这是一项真正男人的运动。)
拳过无痕
2010-7-10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