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215
威望1337 威望
财富8078 拳币
贡献1097 贡献
长老
长老
![Rank: 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 积分
- 8215
![终身成就奖](static/image/common/1.gif) ![优秀素质奖](static/image/common/3.gif) ![论坛贡献奖](static/image/common/4.gif)
- 威望
- 1337 威望
- 精华
- 7
- 财富
- 8078 拳币
- 贡献
- 1097 贡献
- 在线时间
- 138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2-25
- 最后登录
- 2014-4-1
- 听众
- 16
|
本帖最后由 秋叶 于 2011-1-29 21:01 编辑
山 居 秋 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茶舍里看到闲着没事朋友发的<唐诗欣赏>帖子,倍感亲切.其中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中的杰出代表作.这首诗三十年前我曾经学习过,也时常反复吟诵.现在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大家一起交流,也算是我的”忆海拾贝”吧.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说过;{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王维既是丹青高手,又是诗作大家.(山居秋暝)这一五律诗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从艺术表现形式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严谨的韵律
律诗有它的内在规律与外部形式.王维这首(山居秋暝)五言律诗在韵律方面做得非常规范;律诗的基本韵为一,二,四,六,八押未韵,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诗意展开的第一联为`启`,第二联为`承`,第三联为`转`,第四练为`合`.我们在阅读(山居秋暝)时对照一下律诗的韵律,就不难体会到王维的这首诗做得极其严谨与规范.
二;巧妙的语言
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僻字,没有一个拗口词,也没有一个典故,而诗的容量却大大超过文字的本身,这就是文字的巧妙应运.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简单而又普通的十个字,却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流动的画卷.’明月’是抬头仰视,’清泉’是低头俯视,’松间照’是远处眺望,;’石上流’是近处见闻.就这十个字,却调动了读者的视觉与听觉,从远到近,从高到底,我们不由自主地被诗的意境引领下身临其境了,真是诗歌如画胜似画.
三;虚实的交融
第三联’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用两个动宾结构词组作为对偶句,`浣女`与`渔舟`是诗句中的主语,而诗人却偏偏用的是虚笔.因为竹林大而深,诗人没有看见晚归的洗衣女,只是听见竹林深处的喧哗声,这是诗人长期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经验结累,同样`渔舟`诗人也是没有看见,在宁静夜晚,莲叶在动漾,诗人也是凭着经验所做出的判断.`竹暄`是听见的,`莲动`是看见的这都是实写,而`浣女`与`渔舟`是凭着诗人的审美情趣与生活经验而虚写的,虚实互为依托,水乳浑然交融.
这首山水诗的主格调是赞美宁静而悠远的田园山水生活,同时又充满着诗人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乐观主义的审美情趣.诗的第一联,诗人交代了时间与地点,第二联诗人描述具体环境,第三联诗人刻画当地的人文景观,第四联是诗人被这里的环境与人文所陶醉,乐而忘返.以往有些山水田园诗人把美好的田园风光作为`避世``愤世`的避难所,显得自庸而狭隘.而王维这首诗却表现得积极乐观,旷达而致远,令人神往.
好诗要反复吟诵才能品出味道.现在的我已经远离书本,点点滴滴的残存记忆权当`忆海拾贝`.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