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67300
威望7410 威望
财富1080238 拳币
贡献7360 贡献
管理员
管理员
  
- 积分
- 167300
   
- 威望
- 7410 威望
- 精华
- 4
- 财富
- 1080238 拳币
- 贡献
- 7360 贡献
- 在线时间
- 1070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12-26
- 最后登录
- 2025-3-21
- 听众
- 26
|
发表于 2009-7-1 16: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跟转播方式/拳赛盈利方式的转变有关。
六十年代之前主要靠现场门票收入,每个大城市的主体育馆都可以在周末举办拳赛并获得不菲的收入(按当时的人均收入衡量)。六七十年代的电视台转播、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的有线付费转播让顶尖拳手获得了更高的收入,但也造成了比赛密度降低的现象。因为电视台的数量肯定少于体育馆的数量,所以重大比赛的举办频率肯定少于以往(没有电视台尤其有线付费台的支持,拳手不可能获得理想收入,所以小型比赛、只靠现场门票收入的比赛逐渐被淘汰)。
如今每个周末比赛日,北美四大联赛、网球、高尔夫球等抢占了不少电视网的公开频道,压缩了拳击的生存空间,很多亚一流比赛只能以更大比赛垫场赛的形式出现而不能再独立担纲。PPV这块虽然没有被压缩,但它本来的时段就有限,不是每周比赛都会在付费频道播出。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目前这个局面:最具票房价值的十几位拳王可以宽松地选择某个周末时段,即便他们每年只打两场,那也要占据全年50多个周末中的一半以上时段;剩下的二十几个时段则有其他几十名冠军级拳手去争夺。
如果每场能有千万美元收入,小梅帕奎奥等当然愿意每年打5场,但那样势必压缩库托、马加里托、帕维利克、大马奎兹、瓦莱罗等人的票房空间,而且这还将引发恶性竞争,最终让拳手、电视网都得不偿失。
二是拳击的项目特点决定的,毕竟这是身体直接接触的强对抗项目,不像足球篮球输了休息几天还能生龙活虎,拳击台上要准备不足导致惨败,那是要死人的!所以拳手们都会尽量把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这也必然需要大量的赛前训练时间。拳击手在早期因为对手水平低,可以1年打上十多场(反正对手水平低,跟练习赛似的),但到了高排名比赛阶段,哪个对手都不是好惹的,因此比赛密度自然下降。
一年打十场高水平对决,即便有高酬金支持,我想也没人能坚持下来。拿帕奎奥做例子:去年12月击败霍亚,今年1月迎战大马、2月对迪亚兹、3月对豪尔特、5月对哈顿、6月对小梅、7月对莫斯利、8月对库托、10月对瓦莱罗、11月对马加里托......这是人过的日子吗
任何事物\现象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目前顶尖职业拳手每年只打2、3场高水平对决,是符合拳击运动的项目特点、符合市场规律的。
(另,我印象中近20年最密集的冠军赛是莫斯利在1998年IBF135磅级冠军任上打出的,1998年全年5次卫冕5次KO,1997年8月到1999年4月的20个月内打了9场冠军赛。他真是个疯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