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 积分
- 12682
- 威望
- 1143 威望
- 精华
- 4
- 财富
- 63234 拳币
- 贡献
- 862 贡献
- 在线时间
- 358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6-18
- 最后登录
- 2025-9-12
- 听众
- 18
|
开题之前先闲聊几句。
首先谢谢各位网友对我上篇文章从重炮手想到的给出的积极回应, 现在重新看看, 这篇文章在表述上还有些不足之处,也不够严谨,比如拳手几乎都是降体重打比赛,然后逐渐升级,那么降体重对拳手抗击打能力和重拳能力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并没有谈到。当然幸好不是发表学术论文,我也不想在修改了。
我是老拳迷了, 从中体网拳击频道那时就开始混迹各个论坛,但是很少发言。在拳击论坛里面,既有以藏书人为首的一批拳迷, 他们掌握资料详尽,态度理性,文笔出众, 文章好看,也有鼓吹李小龙无敌论,中国武术无敌论,黑市拳无敌论等缺乏基本 的科学和逻辑思维的脑残网友。 如果比较国内和国外的网友, 我们优秀的拳迷,完全可以达到国外拳击专栏作者的水平, 我们脑残网友的不可理喻之处也遥遥领先。 我发现还有一些特点, 国外拳迷很少有像国内拳迷这样的长篇大论, 比较专业的发言都是专栏作者了, 另外国外拳迷对历史上的拳手比较了解,可能因为国内在80年代才转播拳赛的原因,我们的拳迷对80年代以前的拳手熟悉度不够。 当然不管哪里的拳迷,共同方面还是有的, 比如类似最强的话题,谁是史上最强的重炮手,最强的下巴,技术最好的拳手的讨论, 比如关公战秦琼的讨论, 泰森跟福尔曼,泰森跟乔路易斯,不管是中文和英文的论坛,都是很多拳迷积极跟帖热情讨论的永恒主旨。 也许还有个共同点吧,就是不管哪个国家的拳迷,大部分都没有打过哪怕一场业余比赛。都是纸上谈兵的主。。。。。
维基百科是个科普性的网站,网友可以注册自由编辑。 我个人专业上的一些概念和知识,在查找维基百科时候感觉基本事实应该是没问题的,太离谱的东西总有专业的网友去修改。 因此作为参考来讲还是有价值的东西。 至少比百度百科这样很多抄袭和瞎扯淡的东西要好的多。 英文维基的资料丰富度要强过日文维基,中文维基就很弱了。
我要翻译的是英文维基中关于拳击的条目,大家看看经过几年众网友的不停修改,达到了一般共识的有关拳击的知识, 英文不错的网友也可以直接去查找boxing。 这个条目下面有很多部分,包括历史,规则等等。要翻译的一部分是拳手的风格, 其实我并不完全同意维基里面有关拳手风格的描述,还是翻出来 讨论讨论。
拳击的风格/类型/打法
定义: 所谓风格类型/打法一般指的是拳手在比赛中的战略。 没有两个拳手的风格是完全相同的,因为这取决于拳手各自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特质。
游斗/外围打击型拳手:一个典型的外围打击型选手会致力于保持他和对手之间的距离,利用快速,长距离的刺拳,来慢慢消耗对手获得胜利,由于这依靠于相对比较弱的打击力度,外围打击型选手主要是靠点数而不是击倒获胜,虽然一些拳手有着不错的击倒纪录。一般来讲, 这类拳手都有令人称道的战略素养,通过控制比赛节奏和对手来逐渐消耗对方的体力,往往比重拳打击型的拳手体现出更多的技术和谋略来。 外围打击型的选手需要臂展长,出手速度快,反应快和脚步移动灵活。
知名的拳手包括, 阿里,拉里霍姆斯,小罗伊琼斯,蜜糖雷莱昂纳多, 小梅等。
拼打型拳手: 拼打型的拳手是各方面比较全面的拳手, 往往能够在比较近的距离上施展既有技术又有力量的组合拳和对手拼打, 既可以通过组合拳击倒对手,也可以单拳击倒。 他们的移动和战术类似于外围打击型拳手,虽然没有外围打击型拳手脚下快。这种打法 一般不是通过点数获胜,主要先用组合拳获得主动,封住对手然后重拳击倒。 一个这种类型的拳手必须要全面。 知名的拳手包括乔路易斯,蜜糖雷罗宾逊,阿圭罗,莫拉莱斯,刘易斯,大克,查韦斯,霍亚,帕奎奥,赫恩斯,奥提斯等。
重拳打击型拳手: 一个重拳打击型的拳手一般来讲在拳台上缺乏移动和谋略, 主要通过巨大的打击力量来获取胜利, 这种风格在爱尔兰,美籍爱尔兰,墨西哥,美籍墨西哥拳手中比较普遍,很多重炮手移动相对缓慢,往往跟不上脚步灵活的对手, 他们更趋向于利用速度较慢,但是威力巨大的单拳比如勾拳,上勾拳击倒对手而不是通过组合拳连续击打。 这类拳手脚步迟缓,重拳发力的先兆明显, 往往让他们暴露在对手的反击火力下, 因此一个成功的重炮手必须有很好的抗击打能力, 一个重炮手最大的财富就是重拳和坚硬的下巴。 知名的拳手有拜尔,曼奇尼,福尔曼,利斯顿,加蒂等。
环绕击打型/内围型拳手: 这种拳手有时也被呈为压迫型拳手, 他们会靠近对手, 快速,密集的施展各种组合的勾拳上钩拳等,这种拳手也需要一个很好的下巴,因为他们在靠近对手的时候往往会被对手的刺拳封堵, 内围拳手因为臂展较短,因此相对臂展长的对手,在贴近对方的时候能够有最好的打击效果,当然一些在级别内个子较高的拳手不论内围还是外围打法都比较擅长。 内围型拳手的根本立足点就是不停的压迫对方,很多矮个子拳手都会利用自己的身体条件来获得优势,通过弯腰和左右晃动来躲避对手的攻击,而不是格挡, 使对手的拳头落空身体失去平衡,贴近对手错开对方有效发力距离,然后进行反击。 一个很明显的内围拳手的优势是他们的上钩拳能够借助全身的力量发力, 泰森就是以出众的上勾拳著称。查韦斯因为他的坚硬下巴,打击力度,躯干击打技术和迅速贴近对手的能力知名,泰森也曾经因为很难被击中而出名,一个内围拳手的要点就是压迫力,下巴,耐力和闪躲。 知名拳手有泰森,马西亚诺,邓普西,弗雷泽,图阿,哈顿,查韦斯。
防守反击型拳手:防反型拳手是灵活的防守型的拳手,主要是利用对手的失误来获得优胜或者击倒,这类拳手的防守技术全面, 不论格挡还是闪躲,然后在对方攻击后的瞬间空门大开的时候迅速反击。 和防反型拳手打斗需要做大量的假动作来迷惑他,自己的任何攻击不能够暴露空门给他机会。 成功的防反型拳手需要反应迅速,头脑聪敏,打击准确和出手迅速。 知名的拳手有霍普金斯,小克,托尼,哈格勒,霍利菲尔德,马奎斯,小梅,施梅林等。
风格的组合: 所有的拳手都会有一个最适合也最擅长的打法。 但是针对不同的对手, 一个出色的拳手能够融合不同的打法, 比如一个外围拳手会打防守反击,一个重炮手也有足够的耐力通过持续重拳来压迫对手。
风格对碰:一个广为人知的规律是这几种打法都是彼此相克的。 通常来讲,内围拳手打外围拳手有优势,外围拳手打打击型拳手有优势,打击型拳手打内围拳手有优势。就像石头剪子布一样,没有哪个风格能主宰全部。当然了,决定一场战斗胜负的因素还很多,比如技术水平和训练。这种不同风格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一句被拳迷和拳击作家广泛接受的陈词滥调中体现出来:风格/打法决定了战斗。
重炮手对内围打法的拳手占优势的原因是当内围拳手要靠近重炮手的时候,他不得不面对重拳力量出众的对手的击打,除非前者下巴坚硬而后者耐力比较差,否则重炮手将笑到最后。比较出名的风格对碰的例子就是福尔曼击倒弗雷泽。
尽管内围拳手对重炮手比较困难, 但是打外围拳手和打击型拳手的胜率还是比较高的。外围拳手的节奏慢,主要要控制和对手的距离,内围拳手贴近对手,打击迅猛,正好躲过了外围拳手的有效重拳打击距离。通过密集发炮和灵巧躲闪给对手造成困难,难以躲避,这种情况下,内围拳手打法奏效。比如弗雷泽尽管打不过福尔曼,但是和阿里的三战都给对方弄了不少麻烦。乔路易斯在退役后承认他很讨厌这种打法,即便在自己巅峰的时候面对洛基马西亚诺这种内围拳手,也有风格相克的问题。
外围拳手在面对重炮手的时候成功率比较高。重炮手相对慢的出手速度和移动速度,对外围拳手来讲是个很好的靶子, 面对总想一拳击倒的重炮手,外围拳手只要保持足够的警觉,闪躲开对方的重拳,利用快速有力的刺拳来消耗对手的体力,往往能够成功。如果技术足够精湛的话,在最后的几个回合里面甚至可以击倒对方。很多典型的这类拳手,比如阿里,对他们成功击倒重炮手的赛事津津乐道。
历史上有个一个风格对碰的精彩例子是查韦斯对阵泰勒,内围拳手对阵外围拳手,这次比赛的昵称是当雷暴遇见闪电。一场力量与速度的对决。查韦斯是墨西哥式拳击的典型代表。他的打法是不停的逼近对手,冒着对手的拳头,找到自己的合适距离,向对方躯干展开猛攻直到对手因为疼痛和精疲力尽而崩溃,或者抓住对手疲惫的失去防守能力的时机转向头部攻击以求击倒获胜。 在比赛中,泰勒超凡的出手速度和脚步移动速度使他在一开始就在点数上大比分领先,但是到了最后一回合,查韦斯的右手重炮放到了泰勒。
翻译完毕。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