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1386
威望1740 威望
财富119225 拳币
贡献2715 贡献
长老
长老
 
- 积分
- 31386
 
- 威望
- 1740 威望
- 精华
- 19
- 财富
- 119225 拳币
- 贡献
- 2715 贡献
- 在线时间
- 810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9-20
- 最后登录
- 2016-3-11
- 听众
- 16
|
近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由于地上面积有限,建筑只能向高空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高楼林立的景象。
经常听到有人谈论这样一个问题:在一座高楼大厦里,究竟住高层还是住低层好?一方认为,住低层光线不足,容易潮湿,不够安全。住高层阳光充沛,通风透风,安全性更好。反对方认为,安不安全只是相对的,如发生火灾时住低层就比住高层逃得快,住高楼风太大,住得越高,楼体摇摆的幅度就越大(虽然平时一般感觉不到),不够稳,住宅还是离地近一些感觉更踏实。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似乎这个问题很难下结论。有人问:从堪舆学的角度能不能作出判断呢?
古建筑向地面四处作有序铺开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一点,就是中国古代住宅一般都显得比较平缓,建筑群体不会向高空发展,而是向地面四处作有序铺开,所以堪舆学理论很少涉及到高层建筑的问题。即使是这样,我们仍可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和阴阳学的角度来分析楼层高低的利弊。
古代中国人早就认识到,人与大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生存在天地之间,其居住环境既能承接“地气”,又能吸纳“天气”,并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才能使人身心健康,子孙昌盛。古人认为“天气”为阳气,“地气“为阴气。大自然的阳光、风雨雷电,甚至宇宙的微波辐射,都属“天气”的范畴,“地气”则包括地球磁场以及从地面散发出来的所有气息。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居地球之上一定要吸收“天气”,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地气”就不同,它似乎作用不大、可有可无,甚至很多人认为住宅能不能吸收“地气”都无所谓。
人类不断与大地进行物质交换
其实不然,“地气”对住宅而言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因素,我们不仅可以从阴阳学得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结论,还可以从科学测量中找出充分的证据。近年来,科学家精确地测出人体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含有90多种元素,使科学家感到惊奇的是,这90多种元素有60多种元素在人体内的平均含量同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相似,这些元素在人体血液和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的丰度曲线几乎吻合。
有学者指出,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果,这充分表明了人与大地共生共存的关系,也证明了古人在考察居住环境时对土壤的优劣十分重视是正确的。
在都市环境中,一般来说住低层比较吃亏,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在周围都是高楼大厦的情况下,难以接收“天气”,往往光线不足,通风不畅,造成室内环境阴气大盛,阳气不足,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古人说:“纯阴每岁多疾脖就是指这种情况。
住中间的楼层比较适宜
住在高层又会怎样呢?有建筑学者调查发现,居住在高层的中年知识分子“早生华发”的现象明显多于低层,其结果与日本学者发现居高层贫血者多的结论相一致(低层5.6%;高层10.4%)。
为何住高层容易“早生华发”?有学者认为,其关键就在于高层远离地面,钢筋水泥结构不易传导电磁,难以接收到“地气”,使住宅环境阳气过盛而阴气不足。中医认为,头发与血液有密切关系,“发为血之梢”,“早生华发”是因缺血造成“血热”导致的结果。血液在人体中属阴,在阴气不足的环境里居住,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阴亏”,不仅容易贫血,对人体的肾脏也有不利影响。
既然住低层和住高层都有不少弊病,在高楼大厦选择楼层还是走中间路线为宜,住在中间的楼层会更容易获得阴阳平衡的气场环境。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