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400
威望929 威望
财富13593 拳币
贡献1562 贡献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积分
- 6400
 
- 威望
- 929 威望
- 精华
- 12
- 财富
- 13593 拳币
- 贡献
- 1562 贡献
- 在线时间
- 109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10-24
- 最后登录
- 2020-3-1
- 听众
- 17
|
本帖最后由 垂直的云 于 2010-4-15 18:45 编辑
欧派风格
现代拳击起源于欧洲的英国,职业拳击的形式和规则也主要成形于英国。
拳击象其它搏击类竞技体育运动一样,在最初的设计和形成以及后来的改进中,都要考虑比赛中对抗双方攻与守的相对平衡,使攻与守任何一方都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技巧来打破这种平衡,这样,比赛在过程上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这一点对于依靠商业市场生存的职业赛事尤为重要。传统欧式打法和现代拳击规则本身就是在互动中产生成形的,传统欧式打法具有结构性的进攻与防守的框架,这一框架表述出拳击中最基本的攻与防之间的关系。在职业拳击中,因为形式和规则自形成起直到现在改动较小,所以传统欧式打法框架性结构一直保持产生以来的地位,到今天,职业拳击风格打法虽然丰富了很多,但传统欧式打法仍然是各种风格打法内在延续的主脉。
传统欧式打法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移动较少,以推进式移动为主,2,防守姿式严谨,3,剌拳等直线性拳法运用比较多,4,节奏较平缓,变化和起伏比较小。这些特点下到现在仍然大多被采用这类打法的拳手所传承和保留。
前面已经说过了,欧式打法的形成主要源于现代拳击形式和规则的互动,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采用这种打法的拳手本身的身体素质,这一点同样是其它各种打法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欧式打法起源于欧洲,与欧洲白种人硬朗的体格,相对较大的绝对力量有很大关系,较少的移动可以让他们在比赛中不因移动耗费太多的体能,以保持拳头击打的份量,剌拳等直线性拳法的运用使他们能控制比较稳定的舒服的击打距离。这种打法同时可以弱化他们体格上柔韧性上的平庸。当今拳坛上打拚的拳手中,采用这种打法的依然很多,比如小克里钦科,亚伯拉罕,赖特,还有前不久和帕奎奥比赛过的克罗迪,已经退役了的瓦加斯等等。
拉丁风暴
世界职业拳坛因为墨西哥人的加入而更加显得精彩纷呈,他们的激情与狂热常被拳迷冠以拉美风暴,他们有别于其它拳手的独特的拳击风格使他们在世界职业拳坛永远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
因能力和条件所限,我在这里难以对这几种风格的产生,发展做出精确的考证和详尽的阐述,敬请读者谅解。
我只是把我所看到的墨西哥人在拳台上的表现做一些综述和探讨。在我看来打法强撼的墨西哥人在身体上并不强悍,他们的力量,灵活性在众多拳手中只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体能储备较好,他们最拿得出手的要数顽强的意志和超强的抗击打能力。并不强悍的身体为什么能支撑强撼的打法呢?从现象上看,墨西哥拳手强劲的攻击力可不是在机会出现时如猎豹发现了猎物一样瞬时被激发而出的,也不象驾驶一台汽车,在关键处狠踩几脚地板油那么间单。他们往往在整场比赛从始至终都给对手强大的压力,无休无止地疯狂攻击,很少让对手获得一丝喘息。
我试着就拿一台汽车来比喻墨西哥拳手的现象,他们风暴式的打法就好象德国本土造车理念,德国本土车大多装配的是高压缩比,高转速的发动机,因为欧洲大部分国家的高速公路都不限速。他们对速度的追求已经根深蒂固。墨西哥风暴式打法就好比这样一台汽车,有意识地把发动机调校为高转速。
谁都知道,高转速的发动机要消耗更多的燃料,墨西哥人的身体素质并不比其它人种优秀许多,并不具备超人的耐力,那么他们拿什么来维持他们比别人高的转速呢?靠他们超过常人的高强度的魔鬼训练,和具备坚强毅力的民族性格?或许这可以成为其中理由。但仅有这两个理由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再拿这种风暴式打法和驾驶汽车相对照,就会清楚,这台汽车之所以调高转速,本来就不是用以日常驾乘,也不是和对手斗回头转弯的技巧,而是要和对手在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上去飙车。这时候你会发现高转速的发动机更适合高速行驶,同时并不比低转发动机强拉高速多消耗燃料。
通过这个比喻,我们逐步清楚了,这种风暴式打法完全是一种基于感性之上的理性的战术,完全是对拳击中攻防矛盾的新的思考后一种特点鲜明的成熟的选择。他们对攻防这对矛盾进行简化,定义为摧毁对方是最成功的防守。他们用提高对抗的强度,加快攻防的节奏来有效地实践和推行他们的理念。
我们回过头来整理拉美风暴式打法的一些技术特点:没有太多的无谓移动,防守姿式偏重于出拳的便捷程度,出拳距离更多选择中远距离,以增强击打力度和增加出拳角度,当然,最明显的肯定是攻击火力猛,连续拳多,节奏快。他们正是通过凶猛的火力超常的节奏试图一次次将比赛导入他们的节奏{让你和他飙车},无论是主动攻击还是防守反击{这一点主要取决于对手的实力},一轮接一轮的攻击波连接紧密。后边一轮总要比前边一轮带给对手更强大的压力,只要他们的能力还够。
我们见过的采用这种打法的墨西哥拳手多不胜数,很典型的还有曼尼.帕奎奥
梅威瑟与美式打法
可能是因为黑人的节奏感非常出众,黑人的灵活性柔韧性太好,还有一个原因应该是吃职业拳击这碗饭的黑人足够多{特别是在美国},黑人拳手根据他们自身的身体条件形成的一些独特技术特点逐渐形成一些共性,并且越来越独特地展现出来。这种特点慢慢地转化为对拳击的攻与防的另类思考。
在对手攻击你的时候,可以格挡,可以躲闪,也可以硬扛,其实在这三种选择之外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脱离。把这四种方法对比一下,肯定是脱离风险最小,比前三种更加轻松,更加自由。没有人不喜欢轻松与自由,即使是在对抗紧张激烈让人难有片刻喘息的拳击台上。而把轻松自由与紧攻激烈形成张力,在拳台上演绎成轻,重,缓,急的丰富变化,更容易调动和控制对手,更有利于获得胜利后,又有谁能阻拦拳手对这种变化的寻求呢?
要脱离就必须有超过对手的移动速度和能力,象阿里,梅威瑟那样的脚下功夫,面对节奏单一的滑步跟进时,优势无疑是巨大的。黑人柔韧的腰使得体重2百磅以上的泰森也能整场比赛中保持象轻量能拳手一样大幅度的摇避躲闪。丰富的身体姿态可以增加更多的出拳角度,变换多端的搏斗姿式会增加对手的攻击难度,快速的移动和多变的姿式使得在和他们搏斗时距离的概念很模糊,几种距离在瞬间转换,适时的距离总是更对他更舒服。顶尖的美式打法追求能够在各种距离上控制对手,包括近距离上一位拳友说的缠绕式的进攻。优势时绝不排除在危险的中距离上压迫对手。
因为这种打法主导思想得益于对传统几种打法的逆向思考,所以当这种打法成为主流时,不可避免地把拳击原来的形式和特点拉动的偏离传统。其实不管是哪种风格打法,只有更适应自身条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它与拳手的实力密不可分,风格是一个拳手实力的表现形式。不管哪种打法,能够获胜是它成立的根本,用它获得胜利,就充分展示了它的优点,反之就暴露了它的缺点,所以每种打法的各称都是个中性词,跟据场上表现不同变成褒奖或贬低,你可以对着小克里钦科击倒对手夸他的严谨,强悍。也可以对着木桩似的失败者说他太过“欧式”了,你可以为摧枯拉朽的墨西哥人大呼过瘾,你可以说满场无效拳的失败者是“一根筋”。你完全可以在梅威瑟获得胜利时夸赞他的聪明与机灵,更可以在他失败时讽剌说“这就是所谓的美式打法”。
美式打法给职业拳击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考察职业拳击的发展历史也会发现这种打法的产生发展也和职业拳击的规则,核心理念的渐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人们怀念不彻底击倒对手不结束比赛的原始拳击时,会觉得偷点的拳手压根就没有“说服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