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成功不是如何去战胜别人,而是超越自己。那么,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看清自己,这才是走向成功的前提。同时也是关键所在。
赋藏头诗一首
豪情万丈
超越自我攻无克
级别限你不限我
面向苍穹冲云霄
皮肉之躯有魂魄
有人说信心与勇气是走向成功的前提,但我认为客观的认识自己,比信心更重要,比勇气更可贵。有了认识自己的基础,再去用心了解自己的对手,只有这样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才能风雨无阻。
说到信心与勇气,经常看拳击的朋友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三位拳王。在我的拳击字典中,这三位可以称得上是信心与勇气的代名词。拳击界百年罕见的冒险家。第一位是拳击历史上最威猛的拳王迈克泰森。众所周知,泰森的霸气,气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出拳迅猛、移动灵活、善于对攻、抗击打能力超强。尤其是鼎盛时期的泰森,常常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的进攻,在短时间内击倒对手,创造了拳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闪电战经典。
第二位是金童德拉霍亚,第三位是特立尼达德,这三位的共同特点都是一样的。霍亚、提托可以说就是中小级别里的泰森。三位高手不仅风格勇猛,而且出场费在拳击界也是最高的。三位对攻高手优点突出、特点鲜明,拳迷们对三位高手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对某一事物过度的喜爱,很容易忽视这一事物的缺点。优点虽然突出,但缺点同样突出。这三位对攻高手的最大弱点,也是致命弱点。一旦自己身处逆境的时候,表现过于消极,经常采取胎死腹中的策略面临强敌。在困境中他们的举棋不定,他们的犹豫不决,他们的无可奈何,让我们这些铁杆拳迷又气又恨,更多的则是恨铁不成钢。
那就让我们回顾历史,把目光放在他们身上,回忆一下曾经的六场比赛。第一场泰森一战霍利菲尔德、第二场泰森大战刘易斯。先谈一谈泰森为什么失败,客观的说打这两场比赛时的泰森,状态都不太好。尤其是2002年面对刘易斯时的泰森,状态更差。谈起失败,个人观点:主要是体重过重。泰森的身高臂长是自身的短板,如果体重过重,必然影响自己的灵活性,障碍了自己的移动速度。导致自己的进攻速度受阻,面对身高臂长移动灵活的老霍和刘易斯,泰森的拳头再重,可无法击中对手,这样的进攻效果等于零。说到根本,忽视了自身的特长,没有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反而让对手的技战术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最终惨败。面对老霍,泰森的体重还不算糟糕。但急躁易怒是泰森失败的原因,自己没有对对手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自己年轻应该保持体力,想办法点数取胜,或在最后几个回合找机会击倒对手。可泰森的表现过于心急,老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前六回合打的太凶太急,体力消耗过大,忽视防守,最终反被对手击倒。下面说说第三场霍亚大战梅威瑟、第四场霍亚大战帕奎奥。关于霍亚与霍普金斯那场比赛,考虑到霍亚的原始级别太小,力量相差太悬殊,所以失败有情可原。但大战小梅、小帕,就无法原谅了。失败的主要原因,个人观点:对小帕那场与霍亚的个人状态不佳有关,体重降得过猛导致浑身无力,体能下降。但这只是一方面,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霍亚在中小级别中的身高臂长算是比较出色的。但他很少利用这一特点。大多数情况下喜欢近身的肉搏战。其实败给小梅、小帕、都与自己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先天优势有很大的关系。最后说一说第五场特立尼达德大战赖特,第六场特立尼达德大战霍普金斯,提托与霍普金斯的力量差距相比霍亚与霍普金斯来说,不是很大。提托的重拳在中小级别里称得上是王中王,特别是左勾拳更是自己的杀手锏。但升入中量级之后,自己的这一特点并不突出。虽然也令对手不敢小视,但远没有在超次中量级和次中量级时那么恐怖。自己在中量级输掉的两场比赛,依我之见主要是没有正确的估计自己。对自己的重拳和抗击打过于自信,当然这也是霍亚和泰森共有的特点。说的更确切些,这也是所有对攻高手共有的缺点。但提托对自己的自信似乎更为突出,从而导致了自己忽视步法的训练。其实提托升级之后面对赖特与霍普金斯这种防守大师,自己最应该在步法移动上多下功夫苦练。发挥自己小级别升级后轻灵的特点,力争在游击战中打点取胜对手。放弃了优势的提托,最终金身被破,从此连续失败,渐渐的退出了超一流拳手的行列。或许提托根本就不应该升到中量级。另外提托与泰森的脾气也是一个大问题,霍亚的脾气也不算太好。很多时候让他们失去了冷静,导致技术发挥失常,只有无奈的面对失利。最后补充:“三位高手的耐心都很差,耐心是成功的磨刀石,没有耐心的人难成大器。尤其是面对经验老道的持久战高手,如霍利菲尔德、刘易斯、琼斯、霍普金斯、梅威瑟、耐心则显得更为重要。
总而言之,三位知名拳王信心勇气有余,智慧情商不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看似一个并不起眼的缺点,却往往是致命的弱点。成功与失败是两个极端,但两者又近在咫尺之间。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