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460
威望453 威望
财富72935 拳币
贡献151 贡献
长老
长老
 
- 积分
- 8460


- 威望
- 453 威望
- 精华
- 6
- 财富
- 72935 拳币
- 贡献
- 151 贡献
- 在线时间
- 17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9-16
- 最后登录
- 2015-5-21
- 听众
- 1
|
(不是拳击方面的话题,如有不适,敬请版主移走)
我是一位拳迷,每周日喜欢看央视五台的世界职业拳王争霸赛节目,与所有的拳迷一道享受拳击带给我们的激情、震撼与快乐。近闻为继承、传承和发展中国武术所具有的千变万化的搏击技巧与技法,还原传统武术,充分揭示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文化,并将宝贵的武术文化遗产奉献给全世界,央视联合国内几大武术、体育协会成立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简称WMA),组织、运营和推广中国武术这项古老的运动,央视五台并现场直播。
听闻此消息,欣喜异常,等待多日,怀着期待的心情看了两场新出炉的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看后颇令人失望,失望之余忍不住想说一句:中国武术职业联赛还不如娘们揪头发。
十场比赛看下来,少有“打斗”的激烈场面出现,更多的是两人在场上推来推去,美其名曰“单劈掌”。 听主持人介绍,为博采众家之长,WMA的专家技术小组经过两年多的动作研究和模拟实战,大胆尝试并制定出了标准化技法。邀请了部分拳种专家,研究出有搏击价值的招式30招,作为WMA的规定技法动作。选手比赛时,可单个释放也可连续击出,只有使用规定的30招招法造成明显击打效果,才能得分。
殊不知,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说白一点,通俗一点,以最简单、实用的技法击打对手有效击打位置造成最明显的击打效果就是最好的招式、就是最好的技术动作,也是取胜之道。何来什么使用30招之内的标准技法才能得分之说?条条框框也未免太多了点。
对头部正面的有效击打历来是泛技击类比赛的重要一项,无论是中国的散打王比赛,还是泛世界性的职业、业余的拳击比赛,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国际拳术擂台赛自由博击,以及日本的空手道、朝鲜的跆拳道、泰国的泰拳术,更不用说如最早的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简称极限格斗,或者最近新兴起的超级可怕格斗(Elite Xtreme Combat),简称EliteXC以及综合技击艺术(mixed martial arts),简称MMA,还有在日本最盛的K-1等,而在中国武术职业联赛中,对头部的正面击打却在被禁击之列。这样,“危险”程度降到最低,很多专业性且具可欣赏性的保护与防御头部的技法与动作就不需要了,也都有胆子与对手面对面地站着,你一掌我一掌地劈来劈去。甚至于有的运动员为了能达到把对手“击”下擂台得3分的结果,不惜采取双推手的“招法”硬把对手往台下推,不知道这招“双推手”的妙招可在30招标准技法之内??
郁于形式,固于招法,比赛如同两木偶在机械地运动。局限于标准招法内才能得分的条框,比赛的双方往往为了招式而招式,所谓的标准招法本就不熟,而不在标准招法之内的招法给对手造成了不应有的击打效果又算犯规受罚之列,这样就造成擂台上机械而笨拙的表演,我在想,他们在出招前可能还在考虑下一个准备出的招法是不是标准招法呢。
还有更可笑的是比赛开始前的预备式,在场上裁判的示意下,两位运动员要举起前手互相搭靠在一起成前举手交叉式,然后在裁判的一声令下,比赛才正式开始,不知道这样的预备式有何必要之处?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可远可近,各人的习惯与技战术又不一样,为什么把两人的交战距离限定于近身状态下比赛才开始?以至于有些运动员才搭过前手交叉礼,在裁判喊开始后又愎复成自己习惯性的临战状态和预备姿式,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比赛规则莫名其妙。第一轮的第四场山东兴武堂的冷林VS广州永侠的吴立汉,冷林面对身高臂长,强壮如铁塔一般的重拳手吴立汉采取三十六计走为上的策略,外圈游动。比赛结束,12比4的分数也如实反映了本场比赛的情况。然而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时,出人意料地宣布得到4分的山东兴武堂冷林获胜,令人大跌眼镜。现场的电子记分牌也成了摆设!按组委会规定,一场比赛运动员黄牌犯规次数达到6次或6次以上会被直接判负取消比赛资格,而本场比赛吴立汉犯规3次,冷林犯规1次,均未达到被取消比赛直接判负的程度,而比赛结果将根据双方得点的多少来判定输赢,不知道本场比赛输赢的判定根据何在?如果实在要找一些牵强依据的话,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网站上现在有篇揭幕战赛后新闻发布会采访记,有一段话是这样子的:
记: 输在犯规上你服不服?
吴立汉:服!但我还会再回来的。
记:吴立汉,你因为犯规过多输了,你觉得遗憾吗?
吴立汉:没什么遗憾。因为这就是比赛。赢就是赢输就是输。
记:如果不是对手犯规次数多的话,你觉得你能赢吗?
冷林:我觉得有机会打赢他,但可能性比较小。
如果比赛中吴立汉确实是犯规多,那为何不在黄牌上显示出来?为什么只有三张?难道不成还能事后弥补?
当然,央视五台的主持人估计也觉得莫名其妙,他在随后的解释中说,通过这场比赛体现了中国武术职业联赛不光胜在技法上,精神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场比赛,身体、技法和力量都处于劣势的冷林面对强手敢打敢拚,灵活多变,游动作战,虽没得到多少点,但在精神方面战胜了对手。呜乎!上世纪阿Q的精神胜利法今日得以重现,可喜可贺!
唉,除了冷林还能躲着跑之外,中国功夫的精髓“眼耳身法步”在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擂台上早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此的武术擂台赛,不搞也罢,能扩大中国武术在世界的影响?能弘扬中国武术的博大精神?只会给外国人徒增笑柄罢了。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汉子们在场让的劲头还不如老娘们揪头发,这样的比赛形式能开拓中国的武术市场?看这样的中国武术职业联赛,还不如听听曾轶可的弹唱,她那背后多少还有点儿话题咀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