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38
威望738 威望
财富4497 拳币
贡献594 贡献
长老
长老
 
- 积分
- 21838
   
- 威望
- 738 威望
- 精华
- 17
- 财富
- 4497 拳币
- 贡献
- 594 贡献
- 在线时间
- 150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9-16
- 最后登录
- 2023-9-23
- 听众
- 17
|
发表于 2008-10-13 17: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认同楼主观点,楼主的分析很细很到位,但比赛中运用出拳杀伤力的大小还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还没有这么简单,朋友还没有说到。在这里,我就想到点说点了,不到处请批评指正:
“力争使更多身体质量形成在攻击方向上的速度”
关于这个观点,我认为拳手在比赛中存在个度的问题,如果身体过多质量在攻击方向上形成速度势必影响到自身的重心和出拳后回防的顺利完成。怎么掌握好这个度是拳手在训练、和实战中必须总结和学习的。一般的拳手是通过作相反方向的功来克服因出拳而失去的重心,而做回防守的肢势;也有两全齐美的技术,就是用圆周运动,既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身体参与的质量增加出拳的杀伤力,又能很好的回防,像霍普金斯、琼斯、托尼的后手重拳就有这一明显特点。
“在打击到对方身体瞬间通过尽可能短的时间蹦紧有关肌肉,将冲量充分释放出来”
关于这点中蹦紧有关肌肉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拳手发力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实质上是在冲量的峰质中间最短的那段时间里尽量以最短时间增加攻击中冲量里的质量,而增加冲量。因为蹦紧后攻击时冲量中的质量已不是是作用于被击打目标的拳头这点质量,而是所有因蹦紧而成为一体的身体里很大一部份的质量。再看细点,还有因身体蹦紧,脚部蹬地接触地面时的反作用力加上地面质量形成的质量增加质,这中间产生的做功效率,蹬地角度和磨擦力是必定因素(如果拳手是在太空中没有重力和支撑的空间里比赛的出拳就没有这个因素的影响)。这点可以解释清楚,一个体重小的拳手照样可以通过下盘功夫更突出而打出比他身体更重、速度相当的拳手更大杀伤力的重拳;重视杀伤力的选手一般都非常重视下盘训练也就可能理解了。
出拳过程中下盘的技术有移动中出拳和站定的出拳,一般情况站定出拳更能有效的把地面的质能提升到拳头的杀伤力中去;移动中的前冲出拳可以把地面的加强发挥到最大程度;和发力角度成90度的侧移对出拳杀伤力大小几乎就没什么影响;后辙移动则会抵消一部份冲量,减小出拳的杀伤力。斜线,曲线移动就更复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