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帝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少林厨子

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复制链接]

22

主题

526

回帖

6358

积分

高级会员

如水在流安详自在

Rank: 8Rank: 8

积分
6358
威望
1052 威望
精华
1
财富
32238 拳币
贡献
477 贡献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6
最后登录
2020-7-17
听众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4: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1.2.2.2有关徒手格斗类项目运动员比赛中的技术统计许多研究者采用了现场或录像技术统计的方法对优秀运动员在比赛时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发现运动员技术存在的不足,或以此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价。如李昆[1]在其研究中就对新疆十运会拳击比赛的半决赛、决赛的录像进行了量化统计分析,对比赛中运动员使用各种技术的总次数和有效点数以及人均有效点数进行统计,分析运动员存在的技术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训练措施。王连方等[2]则对我国优秀拳击运动员的组合拳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进行了统计,发现拳击运动员的比赛名次与其擅长的组合拳的技术数量存在很大的正相关关系,名次越好,一次进攻使用的组合拳法数量就越多,前三名运动员通常都能够在4拳以上,而第一名有的则能够达到6拳以上。而且组合数量越多,使用成功率越高。与国外优秀拳击运动员相比,发现我国拳击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也存在组合拳技术的差距,从而提出了我国运动员今后的训练对策。朱辉等[3]对国内外高水平跆拳道赛事中运动员的腿法技术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主要统计对比了腿法技术运用频率、腿法技术运用成功率以及腿法技术运用的效果,最后对腿法技术运用得分进行了排序,从而指出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的主要技术手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差距以及今后技术发展的趋势。周若夫[4]通过散打运动员主要技术得分和每局平均得分以及各种技术的得分情况统计发现,在目前的竞技散打比赛中,踢、打、摔三种技术得分比例已经不平衡,其中摔法得分明显超过踢法和打法得分。以踢打为主,打、摔结合的中国散打技术特点,变成靠摔法得分,踢打为辅的技术格局,且比赛中得分技术相对单调。从而为散打竞赛规则的变革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张文利[5]则通过对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组合动作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了组合动作在比赛中运用的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训练对策。[1]李昆.从新疆十运会拳击比赛分析目前新疆拳击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昌吉学院学报,2004(3)[2]王连方,等.中国拳击技术现状及训练对策的研究.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4)[3]朱辉,等.中外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比赛腿法技术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4]周若夫.对现行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5]张文利.当前竞技武术散打组合动作运用状况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6陈桂岭[1]以及郝新艳[2]对柔道运动员的技术统计,不仅包括不同技术的得分次数和比例,还对得分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从而认为,确定得分时段对运动训练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在适宜的阶段可用于运动员技术得分能力的评价内容,它与其他指标结合起来,对全面监控运动训练的效果更具实效性。
如水在行安详自在

22

主题

526

回帖

6358

积分

高级会员

如水在流安详自在

Rank: 8Rank: 8

积分
6358
威望
1052 威望
精华
1
财富
32238 拳币
贡献
477 贡献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6
最后登录
2020-7-17
听众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5: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1.2.2.3有关徒手格斗类项目运动员技能的定量化研究运动技术的形成同人的大脑工作情况密切相关,而大脑目前仍基本是个“黑箱”,无法打开。因此,对技术的定量研究非常之难,一般只能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3]对徒手格斗类项目运动员技能的定量化研究也不例外。魏文仪等[4]曾使用击打输出功衰减率来评定拳击运动员的身体运动能力,主要是评定在一定时间内运动员打击输出功的大小,以及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后,在相同击打时间内运动员的输出功的大小。虽然该研究旨在评定拳击运动员身体的运动能力,但由于与拳击运动技术结合紧密,因此,也从一个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拳击运动员技术的某种能力。李汉桥等[5]也曾运用自行研制的测试仪对拳击技术进行了定量化评定,研究表明,运用测试仪不仅能准确测试出拳击力量的大小,同时也可以直观地识别学员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以及出拳线路是否正确。从测试的结果和考核标准来比较,基本上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了学员平时学习训练的实际情况。陈亚斌等[6]研制的攻防格斗应答能力测试器,采用软件编程与数字电路相结合的手段,不仅可以准确地测量出运动员从视觉信号的刺激出现到击中目标的应答时间,还具有同时测出运动员击打力量大小的数据。将散手、拳击、跆拳道等格斗项目应答能力的模糊评估引入了科学的定量测试。为这些项目的选材、招生、考试以及训练方法、训练量、训练过程中产生疲劳与疲劳恢复程度提供了科学评估的依据,有利于散手、拳击和跆拳道等格斗项目训练的科学调控。李正恩[7]则通过该仪器,对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可击范围拳法和腿法的应答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分析,筛选出0.8秒*60次和0.8秒*20次组合作为测量拳法应答能力的指标;1秒*60次和1秒*20次组合作为测量腿法应答能力的指标;0.8秒*60次和0.8秒*20次作为测量拳腿组合应答能力的指标,这些指标在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该研究还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和数据库,对运动员技能某些特征的定量化评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1]陈桂岭.我国少年男子柔道技术现状调查与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3)[2]郝新艳.我国优秀女子柔道选手比赛中技术特点的调查与分析.体育科技,2001(4)[3]刘建和.关于训练学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福建体育科技,1993(2)[4]魏文仪,等.使用击打输出功衰减率评定拳击运动员的身体运动能力.体育科研,1997(2)[5]李汉桥,等.新型电脑拳击测试仪.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6]陈亚斌,等.攻防格斗应答能力测试器的设计与研制(II型).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2)[7]李正恩.男子散打运动员可击范围拳法和腿法应答能力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7严发本等[1]研制的搏击项群训练测试装置,能对搏击者单击、连击中的诸项运动生物力学参数及曲线快速、准确地记录下来,从而为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选材提供依据。它不仅适合搏击项群运动员不同身高、不同体重级别、不同方位和不同打击姿势,也不影响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运动员在完成多种击打动作中,它可同步获取单击的打击力量、打击速度、打击冲量和打击功率;定时连击的打击次数、最大打击力量、力量耐力、最大打击速度、速度耐力、冲量衰减率和功率衰减率等重要参数及曲线。此外,为满足训练的要求,本测试仪还设有力量、速度监控装置,教练员可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在测试时任意设定打击力量、速度的下限值。训练中若运动员达不到教练员所设定的下限值,控制系统则自动亮黄灯并伴随声响报警。邓兴国等[2]还研制了一种专门为摔跤运动员测定和分析专项动作力量的专用设备。该仪器从实际应用出发,根据不同级别队员的情况设计测力架,以适应不同级别队员的摔跤姿势,可立式或卧式安装,共有5路测力通道,测量运动员某个专项动作的施力情况,把所测数据实时处理,迅速反馈给教练和科研人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摔跤运动员长期以来只凭经验法判断技术动作的现状。这些有关徒手格斗项目运动生物力学测试仪器的研制成果,虽然不能全面的反映一个运动员技能的优劣,但已经能够对运动技能的某些重要特征进行定量化的测试和评定,为技能评定的定量化开创了重要的途径。还有人在其它方面尝试对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的技能进行定量化评定。朱家新等[3]通过教学实践,根据拳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几项能代表拳击项目不同训练阶段技能水平的技术动作,如左-右直拳30秒连击次数、平钩-上钩拳30秒连击次数、直拳-摆拳-上钩拳组合30秒的连击次数、1分钟空击次数、2分钟自由空击次数等,对它们进行量化测评,运用多级复合累进计分法,对技能考试部分进行量化评分,从而初步建立起一个既定性又定量的评分体系。朱家新等[4]还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根据拳击运动的特点,对技战术进行评价时把基本技术(基本拳法、组合拳、防守、移动)、实战技巧(进攻与防守、实战意识、距离感、战术运用)和辅助练习(对影空击、手靶技术、沙袋技术)三个方面作为评判对象的因素集,根据长期的教学和训练经验赋予各个因素权重,然后采用固定隶属度的等级评分法,把所要评判的对象按规格质量程度分为5个等级,即100、90、80、70、60,以及评语集,即优、良、中、及格、差,然后制定出评判等级与评语集相对应的隶属度,最后通过相关矩阵的计算,可以得出各因素的得分和综合得分,从而可以判断被评价对象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训练提[1]严发本,等.BJ-1型搏击项群训练测试仪的研制.浙江体育科学,2001(6)[2]邓兴国,等.摔跤运动员测力仪器的研究.体育科学,1999(2)[3]朱家新,等.体育系拳击专项课技能考试量化评分初探.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4]朱家新,等.拳击运动员技、战术量化评分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3)18供对策。曾庆国等[1]运用同样的方法,对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的研究。李士英等[2]的研究在徒手格斗类项目运动员技能定量化评定方面作了不同的有益尝试。该研究主要根据竞技武术散手对抗性项目的属性,按攻防性质,从进攻和防守的单一形式交替互换,又可产生5种复合形式,共7种战术行动,分别是:进攻、进攻后防守、进攻后防守反击、进攻后防守反击后防守、防守、防守反击、防守反击后防守。在此基础上,对运动员比赛中7种战术行动进行了运用次数、成功次数以及成功率的统计,从而发现了比赛中不同级别运动员的运用规律。戴小平[3]的研究则将进攻、迂回、反击、对持、消极搂抱、防守、移动、攻守转换等技术动作定为体现运动员“对抗意识”的反馈信息,同时结合战术内涵特征,作为评定运动员对抗意识的具体内容,并且按其优劣差异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并设“值域”为1~0.5~0间。最后通过临场统计,能够分别计算出某一名运动员进攻意识和防守意识的分值率,从而为运动员的针对性训练提供相关建议,也为运动员技能的定量化评定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总之,目前对徒手格斗运动员技能的评价主要以定性评价和技术统计为主,要展开全面而准确的定量化评定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但在一定程度上对运动技能的某些重要特征进行评定已基本可行。1.2.3小结综上所述,现有的对徒手格斗类项目运动员体能与技能的研究已经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有些研究从某一方面入手,分析得比较深入;有些研究的思路比较新颖,对后续的研究启发较大;还有些研究,尤其是对运动员技能的定量化评定方面,作了较为有益的尝试。这些研究不仅在实践上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本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途径。不过,综合这些研究的特点,发现仍然存在下列一些问题:(1)有关徒手格斗类项目运动员体能的研究较多,理论基础也较为厚实,而关于运动员技能的研究较少。这可能与整个运动训练学界关于技能研究的理论基础薄弱有关。另外,可能与“动作学习与控制(Motor Learning and Control)”的研究在我国还不普及,更谈不上深入的情况有关。(2)关于运动员体能的研究虽然成果颇丰,但对于体能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清,体能的综合性评价也需要进一步研究。(3)关于运动员技能的研究,基础理论性研究十分薄弱,有待于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操作层面,描述性研究(或定性研究)和简单的技术统计较多,定量化的研究较少,对于综合性的定量化评价更是罕见。[1]曾庆国,等.论跆拳道运动员技术和战术量化评分.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5)[2]李士英,等.竞技武术散手攻防战术行动运用现状的定量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0(3)[3]戴小平.关于散打对抗意识定量评定方法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1)19(4)关于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概念,以及徒手格斗类项目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综合研究尚未见报道,对运动员体、技能的一体化综合性定量化评价更是阙如。1.3本研究的目的与任务(1)分析探讨提出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概念的逻辑基础及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并对它进行定义。(2)对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相关概念、结构、属性及其与竞技能力其它因素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高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认识水平,丰富我国运动训练学关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理论体系。(3)在对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基础上,根据实证研究,探索出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并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4)在对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结构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散打运动为例,紧密结合散打专项的比赛特征及其对运动员体、技能的要求,通过多纬度、多指标的测试,揭示散打专项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基本特征,并初步建立适合我国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如水在行安详自在

22

主题

526

回帖

6358

积分

高级会员

如水在流安详自在

Rank: 8Rank: 8

积分
6358
威望
1052 威望
精华
1
财富
32238 拳币
贡献
477 贡献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6
最后登录
2020-7-17
听众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5: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
2.2测试对象以我国较有代表性的散打强队河南省散打队、安徽省散打队、广东省散打队、山东省散打队、湖北省散打队、武汉体育学院散打队、和上海体育学院散打队的男子52公斤级——90公斤级共9个级别的一线主力散打队员共70名为测试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2-1)。由于参与测试的48公斤级和90公斤以上级别的运动员人数太少,因此本研究没有纳入分析。表2-1测试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级别小级别中级别大级别内容52kg 56kg 60kg 65kg 70kg 75kg 80kg 85kg 90kg合计人数11 9 9 6 6 11 5 7 6 70平均年龄20.7 20.8 20.9 21.5 23.5 21.5 21.8 21.7 21.5 21.4平均专项年限6.5 6.1 6.1 5.8 7.7 6.1 6.4 6.1 5.5 6.26运动武英6 6 2 3 3 4 3 5 3 35等级一级5 3 7 3 3 7 2 2 3 35世界冠军1 2 0 1*0 1 1 1 0 7全国前四5 5 2 2 3 3 2 4 3 29全国前八3 0 4 1 2 5*2 2 2 21青年前四1 1 3 1 1*1 0 0 0 8最好成绩青年前八1 1 0 1 0 1 0 0 1 5注:最好成绩中“世界冠军”是指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冠军,其中带“*”的1人为亚洲锦标赛冠军;“全国前四”、“全国前八”是指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和全运会比赛中的前四名和前八名,其中带“*”的1人是全国城市运动会第一名,特将其计入“全国前八”中;“青年前四”、“青年前八”是指全国青年比赛中的前四名和前八名,其中带“*”的1人为全国前十二名,特将其计入“青年前四”中。
如水在行安详自在

22

主题

526

回帖

6358

积分

高级会员

如水在流安详自在

Rank: 8Rank: 8

积分
6358
威望
1052 威望
精华
1
财富
32238 拳币
贡献
477 贡献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6
最后登录
2020-7-17
听众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5: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2.3研究方法
2.3.1文献资料法检索和收集了近20年来有关徒手格斗项目运动训练以及选材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基本掌握了我国徒手格斗项目相关的科研现状与研究趋势。在广泛阅读和整理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中有关运动员体能和技能方面的资料,并做归类分析与处理。同时根据研究需要,广泛查阅了运动训练学方面的书籍和有关21资料,特别是其它项目有关运动员体能和技能关于运动训练、选材和评价方面的文献,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拓宽研究思路。
如水在行安详自在

22

主题

526

回帖

6358

积分

高级会员

如水在流安详自在

Rank: 8Rank: 8

积分
6358
威望
1052 威望
精华
1
财富
32238 拳币
贡献
477 贡献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6
最后登录
2020-7-17
听众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5: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2.3.2逻辑分析法主要采用了定义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其中,运用定义法对核心竞技能力、运动技能等相关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主要运用归纳法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徒手格斗项目的竞赛对运动员体、技能的要求及其基本特征;对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体、技能的构成因素以及评价指标的分解,主要采用演绎的方法;对运动员体、技能评价指标的确立主要采用归纳与演绎并用的方法。
2.3.3观察法包括现场观察和录像观察。主要用于观察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技能表现和体能情况,以及教练员训练内容的安排和在训练实践中经常采用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等。
如水在行安详自在

22

主题

526

回帖

6358

积分

高级会员

如水在流安详自在

Rank: 8Rank: 8

积分
6358
威望
1052 威望
精华
1
财富
32238 拳币
贡献
477 贡献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6
最后登录
2020-7-17
听众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5: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2.3.4调查法
2.3.4.1专家访谈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对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运动员体能和技能训练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材,重点就体能与技能的检测与评定等问题,主要与从事训练实践的一线教练员(以现任和前任国家队教练员为主)、运动员、裁判员、部分该专项理论方面的专家和管理者,以及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训练学方面的专家进行了访谈,主要采用一对一和小型会议的访谈形式,对明确本研究的思路以及具体的操作工作都有巨大帮助。
2.3.4.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分别针对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基本情况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两份问卷。被调查者以从事运动训练实践一线的教练员为主,兼顾部分裁判员等方面的行家。(1)“徒手格斗项目优秀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研究”专家咨询表(附件1)。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25份,回收率为83.33%。通过该问卷,获得了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在训练实践中的一些基本情况,并获得了本研究评价体系一级指标的权重。表2-2专家组成基本情况表从业年限职称项目平均年龄2年以内3~5年6~10年10年以上国家级高级中级初级拳击跆拳道摔跤散打柔道1人5人10人9人4人8人9人4人3人4人3人11人4人36.84%20%40%36%16%32%36%16%12%16%12%44%16%22(2)“优秀散打运动员体、技能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表(附件2)。该问卷通过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散打部发放20份,回收15份,回收率为75%。相关行家的组成基本情况见表2-3。该调查表采用五等10级评分法,对所列出的所有指标进行赋值,赋值0为“不必要”,赋值1~3为“不太重要”,赋值4~6为“较重要”,赋值7~9为“重要”,赋值10则为“很重要”。经专家评分赋值后,按加权系数法,得到每个指标的加权系数,最后筛选出加权系数≥7的三级指标作为关键性指标(附件3),以便进一步测试分析。本文运用“裂半法”(Split half)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得到“半测验”得分的积差相关系数rhh为0.7046,经“斯皮尔曼—布朗”公式rtt=2rhh/(1+rhh)加以校正后,分半信度系数为0.8267。表明专家填写的整个问卷的可信度较高。表2-3筛选指标专家组成情况表从业年限职称平均年龄2年以内3~5年6~10年10年以上国家级高级中级初级1人2人6人6人2人6人6人1人37.46.7%13.3%40%40%13.3%40%40%6.7%2.3.5实验测试法按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确定的复选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测试由课题组成员和高校的有关人员按照指标测试细则实施(见附件4)。由于课题涉及的指标较多,经费和时间较为有限,加之各运动队大都处于备战2005年全运会的冬训期,比赛任务重、时间紧,因此,对训练中经常由教练员和科研、医务人员监测的有关指标便通过调查法记录。2.3.6数理统计分析法将回收的问卷以及调查测试所获得的数据运用Microsoft Excel2000建立数据库,根据分析数据的要求,分别采用Excel2000的有关程序和社会统计软件SPSS13.0在Windows2000的操作环境下,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分析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非参数检验法、指标序法、评分评价和等级评价法、相关检验法,以及常用的描述统计量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探明了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及其与其它相关子竞技能力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散打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的主要指标及其权重,并建立了评价标准。232.4技术路线文献资料运动训练的实践界定研究现象专家咨询确定研究问题建立假设明确研究内容与任务确定研究对象设计研究方法论文开题课题实施调查访问实验测试现场及录像观察分析指标筛选指标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撰写论文收集资料
如水在行安详自在

22

主题

526

回帖

6358

积分

高级会员

如水在流安详自在

Rank: 8Rank: 8

积分
6358
威望
1052 威望
精华
1
财富
32238 拳币
贡献
477 贡献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6
最后登录
2020-7-17
听众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8: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3.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
3.1“核心竞技能力”概念的提出
3.1.1竞技能力及其构成
3.1.1.1竞技能力的定义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来实现运动成绩的提高。选手的运动成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主要包括运动员本人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场上的发挥情况、竞赛对手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场上的发挥情况,以及比赛成绩的评定等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赛对手的竞技能力及其在赛场上的发挥,以及对比赛成绩和结果具有影响的比赛评定手段和裁判执法水平,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所无法控制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所能掌控的就是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因此,如何在运动训练的实践中切实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以及如何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最佳地发挥自己的竞技能力,就成为了运动训练理论界和实践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竞技能力”一词,英文惯常以performance ability表示,其表层意思是表现的能力,其含义是完成动作的能力;德文用leistungsfahigkeit表示,其含义为:创造成绩的能力;日文则具有竞赛的能力、比赛能力的含义。虽然这些含义略有不同,但其基本意思是运动员运动和竞技比赛的能力。1980年代初期,国内的文献普遍用“训练水平”来表示竞技能力目前的含义。1984年有学者[1]详细论述了竞技能力、训练水平、运动成绩三个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1986年的全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学通用教材中使用了“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标志着这一概念的正式形成。1999年,田麦久教授主持编著的《运动训练学词典》中将“竞技能力”定义为“运动员的参赛能力”。它由具有不同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过程之中。在2000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中延续了这一定义。表明这一定义得到了我国体育理论界的公认。这本教材还对与竞技能力相似的两个概念“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进行了比较,认为“运动能力”是指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而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才称为“竞技能力”。表明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训练水平”是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在训练实践中,训练[1]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25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可以说,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与竞技能力相似或相近的另外几个概念是“竞技水平”、“竞技实力”和“竞技表现”。竞技水平:是指通过运动竞赛所表现出来的竞技能力,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对不同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1]。从比赛结果的评价方法来看,体能类项目和技能类表现准确性项目,可运用标定的计量工具予以客观地测量,通过对时间、距离、重量、环数的准确测定,评价其竞技水平的高低;对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依据完成动作的难度及运动员的表现力,或由裁判员根据规则确定的统一标准,对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来确定竞技水平的高低;对技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目,按命中特定区域的次数以及各种有代表性的技术指标予以评定;对格斗对抗性项目,依是否获得绝对胜利,或依命中得分的情况以及技战术的表现评定其竞技水平的高低;对隔网对抗性项目,则通过比赛中得分的多数和技战术的表现反映竞技水平的高低。竞技实力:是指与夺取比赛胜利直接相关的客观力量(主要由被指导者技战术水平,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水平、心理智力水平来体现),主观力量(主要由被指导者的精神状态,意志状态来体现)而形成的综合力量。广义上的竞技实力还应该包括指导力量(主要由指导者的知识、经验和自觉能动性来体现)。[2]竞技表现:则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获得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展示与发挥,或称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3]其测量评价指标主要是由各项目主导竞技能力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与取胜直接相关的各种量化和非量化指标所构成。它与前述概念的最大差异在于,将重点放在比赛时主导竞技能力综合制胜的表现,而不是将竞技能力各个要素分解开来逐一解析,与主导竞技能力相关的各种子竞技能力都被容纳于综合的竞技表现之中。“竞技表现”与“竞技水平”是两个含义十分接近的概念,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竞技表现侧重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的质的展示,而竞技水平则明确地对这一展示给出量的测度。通过这一组概念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竞技能力相对于其它概念,具有质的规定性,处于这一组概念的核心位置,其它概念都是基于竞技能力基础之上的延伸,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研究的需要,其实质部分,仍然以竞技能力为主。[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专业课参考教材,2002,2[2]高峰.竞技体育指导及其规律的辩证思维.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3]蔡睿.技能主导类非测量性项群竞技表现及其条件极值.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26
如水在行安详自在

22

主题

526

回帖

6358

积分

高级会员

如水在流安详自在

Rank: 8Rank: 8

积分
6358
威望
1052 威望
精华
1
财富
32238 拳币
贡献
477 贡献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6
最后登录
2020-7-17
听众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8: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3.1.1.2竞技能力的构成对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多年来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构成因素逐渐清晰起来。哈雷(德)等[1]指出:竞技能力有赖于运动员的身体能力、技术和战术的熟练性,智力以及知识和经验。1983年过家兴等编写的《运动训练学》一书中指出,训练水平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专项运动技术和战术、训练品质和意志品质、智力的发展水平等方面。普拉托诺夫(乌克兰)[2]指出:在现代运动训练中,对待训练水平的结构存在两种相互联系的看法。第一种包括身体训练水平,技术、战术训练水平,心理训练水平和智力水平这些综合性概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训练水平是以运动员的质量特征为基础的。即更多地是运用单一指标。第二种看法是在第一种看法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技术在训练中的运用,通过对各专项运动员的反复调查,并将得到的综合指标经过统计学处理,以获得反应决定训练水平的定量指标,用来控制训练过程。葛欧瑟(德)[3]在其研究中指出,运动员运动水平现实状态包括素质、技术、心理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因素竞技表现图3-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及表现(依田麦久,1999)[1]哈雷(德),等,蔡俊五等译.训练学—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9[2]普拉托诺夫(乌克兰),陆绍中等译.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编印,1986,10[3]葛欧瑟(德),田麦久译.运动训练学讲稿.北京:北京体育学院教务处,1983,1竞技能力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知识运用271990年过家兴等编著的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中指出,竞技能力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力和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我国著名学者田麦久经过多年潜心地系统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竞技能力的构成及各因素的表现,清晰地勾画出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的系统框架(见图3-1)[1]。在2000年出版的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中也沿用了这一成果,表明了这一成果得到了理论学界的公认。
如水在行安详自在

22

主题

526

回帖

6358

积分

高级会员

如水在流安详自在

Rank: 8Rank: 8

积分
6358
威望
1052 威望
精华
1
财富
32238 拳币
贡献
477 贡献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6
最后登录
2020-7-17
听众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8: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3.1.2“核心竞技能力”的定义从竞技能力的外部表现来看,无论什么项目、什么水平的运动员,其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所构成。其中,体能主要是通过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表现出来;技能表现于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质量与动作的稳定性;运动员的战术能力表现在发挥自身水平,干扰对手水平的发挥以及争取裁判员的有利判定三个方面;心理能力是通过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集中表现出来的;运动智能的水平则反映在运动员对其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之中。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在运动员的竞技比赛中发挥着作用。然而,由于每个专项的运动形式、技术特征以及供能特点的不同,使得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各种子竞技能力对运动项目所起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专项特异性。即,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各种子能力在不同专项中的重要程度(贡献率)是不同的。因此,运动训练活动的安排要与专项的需要相结合,哪一种或几种子竞技能力在专项中的作用和地位突出重要,在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就应该着重发展运动员的这种能力。因此,本研究把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中对运动员竞技水平起决定性作用的子竞技能力称为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1983年以来,田麦久首次提出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为标准进行项目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体能主导和技能主导两大类的项群理论体系。近年来,田麦久教授在吸取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主导竞技能力的概念,依不同项目的竞技特点,确定了拥有两种主导竞技能力的项群类属。把射击射箭等项目归属为技心能主导类项群,把各种球类项目和格斗类项目归属为技战能主导类项群。[2]应该说,这样一种划分对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不同项群所包含项目的竞技特点,会有更好的帮助,会使我们在思想认识上一定程度地解除若干不必要的束缚,提高我们认识专项竞技规律的能力,从而确定对应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显然,这种方法已经认识到,采用形式逻辑中的二值逻辑的方法,对某个项目的某一个属性进行肯定和否定的判别,不能很好地处理某个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差异存在的中介现象,即,任何事物的某个属性都具有亦此亦彼的相对性特征。[1]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9[2]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28因此,在充分吸纳这一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运动训练的理论来源于运动训练的实践,则我们完全可以挣脱目前主流的依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类给我们造成的思想上的束缚,而是依据在运动训练实践中,运动员各子竞技能力对专项竞技的重要程度(或贡献率),找出某个专项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专项的竞技特点和竞技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具有很大的共同属性,都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中最主要的部分。然而这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主要在于这二者的出发点不同,从而可能导致某些项目固有的核心竞技能力与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并不重合的现象发生。比如在谢亚龙的研究[1]中就发现,虽然大部分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与本研究提出的核心竞技能力重合,但也有少数项目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其中以格斗类项目较有代表性。“核心竞技能力”概念的提出并不排斥按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给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相反,它是基于该思想与运动训练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而提出的,给人们的印象更加形象和直观,更加深刻,有利于人们从思想上解除项目归属的束缚,以便从专项的竞技特点和竞技规律的实际出发,从而使运动训练的安排更具有重点性和针对性。3.1.3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基于上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解构,以及相关行家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子能力重要程度的认识,和广大教练员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对于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子能力训练安排的比例,不难求解出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俸晓东等[2]的调查研究表明,从全年训练时数的分配上看,体能训练在散手、摔跤、柔道、拳击的训练中占40%~50%,甚至60%的比例。谢亚龙[3]的调查研究表明,徒手格斗项目的技能训练和体能训练的要求都很高,并且二者的重要程度几乎难以区分,倘若把二者归一,其比例分别是50%,如其相似,缺一不可。宋济昊[4]通过对参加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4年广岛亚运会的中、韩两国国家男子摔跤队、柔道队和拳击队的训练安排发现,两国的教练员们通常只确定体能与技能的训练内容,而将心理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内容贯穿于体技能训练之中。在训练安排的比重上,除了比赛期技能的比重略大于体能外,整个准备期都是体能的比重大于技能的比重。从总的训练比重来看,韩国队体能与技能的比重是50%:50%,而中国队则是43%:57%。韩国队无论是在准备期还是比赛期,[1]谢亚龙.竞技项目分类问题新探.体育科学,1985(4)[2]俸晓东,李建平.对抗性亚类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3]同[1][4]宋济昊.中韩两国格斗性项目选手大赛年训练特征的比较.项群训练理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573~59729体能对技能训练的比重都较中国队大,而他们的比赛成绩却好于中国队,在1994年亚运会上韩国队(男)的金牌数是14枚,中国队(男)则没有获得金牌。虽然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这种训练安排所带来的效果。从而证明了徒手格斗项目体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表3-1中韩两国选手世界大赛年体能与技能训练比重比较韩国中国训练阶段项目体能:技能体能:技能自由式摔跤7∶3 4∶6古典式摔跤7∶3 6∶4柔道4∶6 5∶5第一阶段拳击7∶3 7∶3自由式摔跤5∶5 3∶7古典式摔跤6∶4 5∶5柔道2∶8 4∶6准备期第二阶段拳击6∶4 6∶4自由式摔跤4∶6 2∶8古典式摔跤5∶5 4∶6柔道2∶8 2∶8比赛期拳击5∶5 3∶7(依宋济昊,1998)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能与技能在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各子竞技能力的重要程度排序中分列前两位,且频数统计高度集中(见表3-2)。虽然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排列在3、4位,但其分布较散,即众多行家的意见很不统一,分歧较大。在对部分行家回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之所以出现一些行家将运动员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的排序靠前,是因为他们将这两类能力的基础作用和重要程度有混淆的认识。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运动员的战术能力排在了最后,且意见相对集中。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表3-2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子竞技能力重要程度排序频数统计一二三四五F%体能11 5 5 1 3 95 24.74智能5 5 5 4 6 74 19.27技能4 15 2 1 3 91 23.7心理5 2 10 6 2 77 20.05战能0 1 3 13 8 47 12.24384 10030调查还表明,教练员们所认可的运动员体能和技能的综合能力对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贡献率高达74.16%±15.40%。在运动训练的实践中,教练员们对各子竞技能力训练的安排比例也是体能和技能远远高于其它能力的安排,分别为37.8%±8.43%和42%±11.46%,二者的差别并不明显,而累计训练时数的比例高达79.8%(见图3-2)。还有很多教练员平时的训练根本没有单独安排其它三种子能力的训练,而是把它们贯彻于平常的体能与技能训练之中。37.80%42%5.48%7.72%7%0%5%10%15%20%25%30%35%40%45%体能技能心理战能智能图3-2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子竞技能力一个训练大周期平均训练时数比例对照综上所述,对于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来讲,其核心竞技能力就是体能和技能,它们是同等重要的,训练安排的时数也应基本相同。但这并不排斥技能是徒手格斗项目的主导因素,因为在竞技比赛中,体能是为技能服务的。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它有利于人们在思想上正确地认识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主要是有利于广大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有主次地安排训练内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构建运动训练理论的新体系也有所裨益。
如水在行安详自在

22

主题

526

回帖

6358

积分

高级会员

如水在流安详自在

Rank: 8Rank: 8

积分
6358
威望
1052 威望
精华
1
财富
32238 拳币
贡献
477 贡献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6
最后登录
2020-7-17
听众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8: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3.2“体能”的定义及其基本结构“体能”是1980年代中后期在各类体育报刊、杂志和文献资料上出现频率较多的一个词汇。同时,我国各竞技运动项目训练中陆续开始强调“体能”训练。然而我国的绝大多数体能类项目在世界竞技体育的舞台上都没有出色的表现,我国也曾在悉尼奥运会后提出了重点建设“119”军团的设想。因此,无论是在运动训练实践的一线还是理论学界,近年来对体能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不过,在不同的领域,人们对体能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在运动训练学界,对体能的理解也没有完全达成一致。
3.2.1“体能”的定义体能一词在英文文献中常常根据需要被表达为Physical fitness,Physicalconditioning,,Physical performance,,Physical capacity。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多31用“体适能”这个概念。由于资料所限,目前还无法找到“体能”一词的来源。在我国较早出现的是1983年熊斗寅和卢先吾合译的《体育运动词汇》中的身体负荷能力(Physicalcapacity)和体能相近似,也可译为“身体能力”或“体能”。其含义为:The level ofthe individual motor possibilities development,attained in the systematical repetitionprocess of the physical exercise.The notion is used in a double sense which thedefinition tried to satisfy;both as effect and as cause,as process which is determiningits level.意为:本来的和己经达到的赖以完成各种不同结构与份量的负荷的运动能力的总称。1984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辞典》一书中的“体能”词条算是我国大陆学者对体能概念所作的较早的一种解释“: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和支撑等)两部分构成。”后来在1992年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新词典》中也有“体能”这一词条,并沿用了上述的解释。这一解释基本上与港、澳、台地区的“体适能”概念相同。香港学者钱伯光博士在其所著的《Keep Fit手册》中较为详细的解释了“体适能”的概念: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简称体适能,包括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竞技运动相关的体适能(Sports-related Physical fitness)两大范畴。良好的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可让身体应付日常工作、余暇活动和突发事情。与运动相关的体适能是可以确保运动员运动表现和成绩的能力,如爆发力、速度、耐力、柔韧和敏捷等,其目的在于取胜及创造记录。可以看出,体适能包括体能训练的各项身体素质。1990年代之后,有众多学者加入了对“体能”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综合来看,大致有五种基本观点:(1)专项耐力论。赵志英等[1]在“对体能的探析”一文中认为,体能应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地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理解,这种能力就是专项耐力,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持续从事专项工作的能力。笔者在与众多的教练员交谈过程中也发现,绝大多数教练员惯用的“体能”一词,正是这一理解,最典型的表现是,当他们发现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疲劳时,总是表述为“没有体能了”。显然,这一观点与“体力”这一概念的意思基本相同。众所周知,耐力虽然是体能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决不是全部。因此,这一观点表述的体能内涵并不全面。(2)机能能力论。上述的《体育词典》和《现代汉语新词典》的解释:“体[1]赵志英,等.对体能的探析.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32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集中代表了这一观点。李之文[1]在“体能概念探讨”一文中也提出,体能是经过身体训练获得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和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及柔韧等身体素质。Hartmann等[2]认为,体能是以人体的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从生物化学的观点分析,运动员体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转移和利用的整合能力的高低。机能是体能的重要基础,但体能的内涵也不仅仅是指“机能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大量的事实和有关研究表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也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这一观点也不全面。(3)大小体能论。熊斗寅[3]认为,体能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有大体能和小体能之分,大体能即泛指的身体能力,包括身体运动能力、身体适应能力、身体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小体能则是指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性项目等。王兴等[4]认为,广义的体能是指人们进行日常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相应的基本生活能力。狭义的体能是指人们进行各项体育运动而相应具有的跑、爬、攀、蹬等竞技能力。大小体能论借鉴了文化和教育给概念定义的方法。然而这里所谓的“大体能”和“小体能”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小体能”只是“大体能”在特定领域的表现,更具体地反映了体能的专项适应特点。(4)身体(基本、综合)运动能力论。最新的《体育运动词典》[5]和《运动训练学词解》[6]都将“体能”定义为“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运动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结构特点,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健康水平和运动素质。最新的《运动训练学》教材[7]与此解释基本相同。杨世勇等[8]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袁运平[9]认为,体能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功能与调节方面及其在物质能量的储存与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其大小是由机体形态结构,系统器官的机能水[1]李之文.体能概念探讨.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2]刘爱杰.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3]熊斗寅.浅析“体能”概念.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1)[4]王兴等.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探索.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1)[5]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体育运动词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专业课参考教材,2002,2[7]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8]杨世勇,等.体能训练学.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9]袁运平.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33平,能量的物质储备与基础代谢水平及外界环境等条件决定的。(5)身体(适应)能力论。刘庆山[1]认为:体能即身体能力,是指人体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积极适应运动训练、比赛以及日常生活需要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运动员体能主要表现为各项身体素质。金宗强[2]认为:体能是机体在先天遗传与后天训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在各项活动中承受负荷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结构上,它包括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运动素质和健康水平四部分,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核心。从众多学者对体能概念的研究中不难概括出体能的共性特征:一,体能主要以运动素质表现出来;二,体能具有多维结构;三,体能以人体的形态和机能为基础。本研究立足于运动训练的实际,无意于再给体能以新的定义,基本认同第四种观点,即,体能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身体运动能力,作为本研究的逻辑基点。
如水在行安详自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拳击帝国 ( 冀ICP备19037162号-1 )

GMT+8, 2024-5-3 0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