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帝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65|回复: 0

宰相安能失此人——侠骨天生骆宾王

[复制链接]

38

主题

12

回帖

1462

积分

高级会员

端木

Rank: 8Rank: 8

积分
1462
威望
527 威望
精华
5
财富
2377 拳币
贡献
90 贡献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2
最后登录
2009-8-24
听众
6
发表于 2007-7-12 16: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初唐四杰”中,骆宾王传世作品最多,人生经历最具传奇色彩。传说他七岁能诗,属于早慧型神童。然而,天才的骆宾王并未因才华横溢而青云直上,反而是仕途多舛、家境困顿,时常处于难言的窘境……骆宾王十岁丧父,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骆父为官清廉,故后身无长物,因此骆宾王母子一时竟然连扶柩还乡的钱都没有。这样的窘境在唐初时代是羞于启齿的难堪经历。然而,骆宾王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拨弄,一边奉母至孝艰难过活,一边四处游学刻苦攻读,以求继承父亲报国泽民的夙志,出仕为官中兴家业。
但是,他始终没能得到仕进的良机,直到结识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庆,才算见到了一线曙光。道王李元庆非常赏识骆宾王的才华,为了能使他早日为国效力,李元庆破例特别准许骆宾王“自荐其才”。也就是说,对他的人品才学高度认可,允许他自己选择适合发挥才干的职位。这等于今天 “免试”、“免检”之类的待遇,简直跟天上掉匹萨饼差不多。在那个年代,这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美事,可是骆宾王恪守传统士大夫耻于“自媒”的原则,毅然放弃了这次一步登天的机会。
中国古代传统的“士”,不仅仅是文有治国之策、武有安邦之能那么简单。一个真正以士自居的人,多半极其重视内在人格和伦理道德的修养完善,而非一意追求功名或者地位。中国古代的士阶层,是封建国家的真正基础和源动力,他们往往将操守、气节、德行、礼仪规范等等,视如生命。没有这些修养的人,首先不可能修身养性、正己及人,当然就更不能指望他们“齐家治国平天下”了。比方说某君的能力只够做个县丞,让他做县令已经是勉为其难了,可是他偏偏认定自己可以治国安邦,那么这样的人一旦作了市长就会牵累一市百姓受苦;他做省长就会使一省百姓跟他遭殃;倘或不幸给他当了国家元首,亡国灭种之祸也就不远了。所以,古代士人首重德行操守,决不允许有人凭着抽象的自信,拿治下百姓的生活安乐作赌注,以国家命运做为累积个人政治资本的代价。骆宾王此前没有任何具体的从政经验,当然宁可从九品小吏做起,也不愿接受不负责任的恩典。这是标准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和士人们必备的品质。
在知天命的年纪,骆宾王总算正式步入仕途,做了个奉议郎,这是一个从六品的官职,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副处级干部。以今天的标准衡量,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刚刚升个副处,他的仕途基本也就没戏了,知趣的人会广交朋友、卖权谋私,争取可以离休在局级任上,搞得好兴许进个政协之类的,这辈子也就不白忙活。骆宾王不然,他非但不懂如何讨好上司、培植党羽,反而仍然像30岁的年轻干部一样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先被发配边关充军,一年后结束双规调至四川,在基层挂个闲职继续加强学习和锻炼。
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转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最后这句“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的事儿,就发生在骆宾王驻留四川期间。
在骆宾王入川之前两年,他的故交好友卢照邻曾到四川任职。这位卢大人当年应该也算个支边,可能属于援川干部之类的,自然未带家小。大家都晓得这文人多半都是多情的种子,耐不住寂寞的,老卢自然也不例外,不自觉得就爱上了一位郭姓女子,用现在的普通话说,就是包了个二奶。这郭氏对老卢一往情深,还怀了老卢的骨肉。那个年代哪有计划生育这么好的国策,性生活安全措施又基本为零,怀孕是很正常的。可是卢照邻毕竟是个国家干部,传出去毕竟影响政府形象,所以暂时也没登记注册。郭氏也没有过多要求老卢一定要怎么样,她早被老卢的才华迷住了——这老卢,太有才了……
不久,卢照邻奉调还京。由于走的仓促,没时间妥善安排郭氏的生活问题,只是承诺会尽快返回四川迎娶郭氏。结果老卢这一去就音讯杳无,郭氏生下小孩独自抚育,不到一年孩子就生病不治,不幸早夭了。就在孤苦绝望的郭氏心灰意冷的时候,她遇到了骆宾王……
骆宾王是个侠肝义胆的人,碰上这种事,而且居然是自己哥们儿干的好事,焉能坐视不管!他当即代郭氏传书声讨卢照邻,并附诗一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关恨蜀川。
  归云已落涪江外,还雁应过洛水瀍。
洛水傍连帝城侧,帝宅层甍垂凤翼。
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
柳叶园花处处新,洛阳桃李应芳春。
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
此时离别那堪道,此日空床对芳沼。
芳沼徒游比目鱼,幽径还生拔心草。
流风回雪傥便娟,骥子鱼文实可怜。
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
莫言贫贱无人重,莫言富贵应须种。
绿珠犹得石崇怜,飞燕曾经汉皇宠。
良人何处醉纵横,直如循默守空名。
倒提新缣成慊慊,翻将故剑作平平。
离前吉梦成兰兆,别后啼痕上竹生。
别日分明相约束,已取宜家成诫勖。
当时拟弄掌中珠,岂谓先摧庭际玉。
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
思君欲上望夫台,端居懒听将雏曲。
沉沉落日向山低,檐前归燕并头栖。
抱膝当窗看夕兔,侧耳空房听晓鸡。
舞蝶临阶只自舞,啼鸟逢人亦助啼。
独坐伤孤枕,春来悲更甚。
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锦江中霞似锦。
锦字回文欲赠君,剑壁层峰自纠纷。
平江淼淼分清浦,长路悠悠间白云。
也知京洛多佳丽,也知山岫遥亏蔽。
无那短封即疏索,不在长情守期契。
传闻织女对牵牛,相望重河隔浅流。
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
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据说卢照邻见信后大呼冤枉,解释自己回到长安便身患重病差点挂掉,并非不念旧情,人面兽心云云。其实老卢已经另有新欢了。骆宾王见老卢态度很好,便没有再追究人家生活细节,两个人总算保住了友情。
一年后,骆宾王离开四川回到长安。先任武功主簿,再任明堂主簿、长安主簿、侍御史等职。这段时间是骆宾王一生中比较顺利的阶段。侍御史其实仍然只是个从六品的官职,只不过比过去多了很多具体的实权。唐代的主簿和侍御史都隶属于御史台,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检察院或者反贪局。侍御史的职责是“纠举百僚,推鞫狱讼”,理论上说,这种官职正适合骆宾王这样一身正气、刚直不阿的人。可是这就像中国队理论上可以进世界杯八强一样,现实中基本没有可能性。因为不懂“为官之道”,骆宾王只做了几个月侍御史,就被贬官下狱。著名的《在狱咏蝉》就是当时狱中之作。
一个志存高远的济世之才,求报国安邦而不得,反落得性命难保的田地,其凄凉心境可想而知。
出狱后不久,骆宾王二度被贬出塞。数月后又内迁某县为县丞。他无法忍受这种无所作为的落寞,很快就辞官归隐,南下扬州养老去了。
骆宾王南下扬州不久,长安传来武则天的消息。李姓王朝的元老重臣纷纷被贬,许多人离京流徙南方。在这批迁客中有一位李敬业,乃开国元勋李绩之孙。李绩本姓徐,就是在后世民间广为人知的徐茂公,因功高而得太宗赐姓李,故史称李绩。这位李敬业本来承袭父祖余荫,贵为一方封疆大吏,可是武氏执政后竟被贬为柳州司马,这样的落差无异于天壤之别。李敬业被贬后不久即潜至扬州,在短短一个月内便召集了十几万人。他以恢复中宗李显帝号为名在扬州起事。
骆宾王当时正处于郁郁不得志的状态,加之自己也对武后称制不满,于是投靠李敬业共举反旗。李敬业任命骆宾王为艺文令,大约相当于文化部长、广电总局局长或者政府新闻发言人。北伐之初,骆宾王慷慨激昂地写下了那篇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也称《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檄文也就是宣战书,由于体裁的限制,檄文多为喊口号似的公文,历来罕见佳作。而骆宾王这篇檄文只短短四百余字,写得不仅斗志昂扬、铿锵有力,而且引事用典恰到好处,抨击讽喻入木三分,整篇文章一气呵成,毫无斧凿修饰之痕,颇有慷慨悲歌之气。堪称古今檄文之极品。传说武则天读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不禁哑然失笑,连称妙笔。及至篇末,骆宾王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道,“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掊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武则天读罢全文,拍案称赏,不觉高声赞叹,“宰相安能失此人!”
这篇经典檄文传出后不到两个月,李敬业的十几万大军就灰飞烟灭了。骆宾王在乱军之中下落不明,竟成千古之谜。
  他没有李白的浪漫情怀,也没有杜甫的忧患意识,但是他的一身侠骨、满腹正气,却在诗人中独树一帜。骆宾王的人生多少具有某种悲剧性,但是他那种坚忍不拔、执着进取的精神,让人读来不禁血脉贲张、备受感染。要读懂骆宾王,须将他的具体阅历一一抽离,只剩下精神、意志、人格、抱负、追求等等,否则根本没有资格近距离向他抱拳作揖。
        拳击使我学会了梦想,我愿意把我的梦想与大家共享……端木龙成   http://blog.sina.com.cn/duanmuab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拳击帝国 ( 冀ICP备19037162号-1 )

GMT+8, 2024-11-28 0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