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13
威望138 威望
财富356 拳币
贡献2 贡献
轻量级
轻量级
- 积分
- 513
- 威望
- 138 威望
- 精华
- 3
- 财富
- 356 拳币
- 贡献
- 2 贡献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4-14
- 最后登录
- 2007-9-3
- 听众
- 20
|
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阳春三月,我有幸到心仪已久的拙政园游览。此行不仅让我饱览了这座走向世界的江南名园,而且追寻了先人的足迹。
走进拙政园,第一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花木的世界。到处繁花似锦、竞相争艳,古树新苗、相约吐绿,令人目不暇接。有人称赞这里是“花木绝胜”,我看恰如其分。
拙政园的园林布局以水为主导,水面有聚有分,特别是作为全园精华的中部更是如此,“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临水建有形体不同、高低错落的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有的地方山池树木并重,辅以建筑,悉心品味,犹如欣赏一幅长长的画卷,赏心悦目。主体建筑远香堂回抱于山池之间,建筑采用四面厅做法,四周长窗透空,周边景物一览无余,堪称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景观。从远香堂向南,走过一座精巧别致的石板小桥,便跨入一段古朴典雅的回廊。回廊雪白的墙壁上镶嵌着各个时期著名人物、文人墨客的墨迹石刻。每块石碑都记录着一段历史,令人遐想、深思。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历经400多年沧桑,它忠实地记录着江南地区风云变幻、政治嬗变、文采风流的一个侧影。
听家父讲过,拙政园里有一块后人为纪念“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而立的石碑,有机会应该去看看。带着这个嘱托,进园后我就仔细寻找,终于在回廊的尽头发现一块青石碑上镌刻着“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院址记”。我顿时一阵兴奋,这不就是父亲曾谈起的五公公陈礼江(父亲的叔父。父亲自幼丧父,一直跟随叔父。陈礼江在当地名望很大,晚辈都称其为“五公公”)创建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碑记吗?我在碑前矗立良久,仔细阅读碑文(附后)并拍照留念。碑文扼要记述了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历史变迁及昔日的峥嵘岁月。
1941年,五公公在四川璧山创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抗战胜利后,学院于1946年迁到苏州,就是以拙政园为院址。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是一所培养社会教育人才的高等学府。先后来院任教的有许德珩、许崇清、朱亦松、刘及辰、陈仁炳、顾颉刚、纪庸、杜佐周等教授,这些教授解放后仍是我国各著名大学之翘楚。家父也曾在该校任职。学院一时名师济济,负笈来学者七百余人,成为名震一时的高等学府。全院师生遵循陈礼江院长制定的“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社会因教育而光明”的院训精神,为社会、为民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社会教育学院还是民主运动的重要堡垒,在团结进步青年、唤起民众、迎接解放的重大事件中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此功亦载入史册。
五公公早年毕业于九江教会南伟烈(同文)大学,后留学美国普尔度大学、芝加哥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二十年代回国后,先后任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江西省教育厅长,广州中山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香港大学教授等职。他在教育领域著述颇丰,主要有《民众教育》、《教育心理学》等。他以几十年的心血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开创性地研究民众(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为当时中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开辟了许多新的重要领域,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国内外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对当时还处于“贫、病、愚、弱”时代的中国社会确实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后人称陈礼江为我国社会教育领域之前驱。
斯人已乘黄鹤去。1984年,五公公去世,但当年他富有远见而又敏锐的眼光是多么的正确,历史的实践也雄辩地证明,五公公毕生致力于的民众(成人)教育事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得以实现。
我爱拙政园美丽的景色,它令人流连忘返;我更爱在这里追寻先人的足迹,它令人遐想沉思。以一园之兴衰,察世事之变化;览沧桑于一瞬,意味深远悠长。再见拙政园,我期待再次欣赏你,再次用心灵触摸你。
附: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院址记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是一所培养社会教育人才的高等学府,一九四一年创建于四川璧山。抗战胜利后,于一九四六年迁来苏州,借拙政园为院址。学院设社会教育,社会事业、新闻图书、博物馆艺术教育,戏剧、美术、音乐、电化教育,电影广播和国语教育等七个系科。院长陈礼江为我国社会教育的前驱。先后来院任教的著名教授有许德珩、许崇清、朱亦松、刘及辰、陈仁炳、顾頡刚、纪庸、杜佐周、董渭川、童润之、古楳、甘豫源、俞松华、马蔭良、曹聚仁、许杰、汪长炳、祝嘉、谷剑尘、向培良、董每戡、吴仞之、刘雪盦、应尚能、吕凤子、韩天春、谢孝思、乌叔养、戴公亮、许幸之、何荣等。一时名师济济,负笈来学者七百余人。全院师生重视古园保护,园貌焕然。一九四八年秋后,借用西部补园,一度被分隔的中西部遂告贯通。园中花木掩映,清池涵漾,弦歌之声,不绝于耳,亦拙政园历史佳话。一九五○年夏,学院迁併苏南文化教育学院。一五九二年后併入江苏师范学院,即今日之苏州大学。学院成立十年间,前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分布海内外,各自在不同岗位上,服膺“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社会因教育而光明”的院训精神,为社会、为民族作出了贡献。如今当年学子均已告退,然暮年壮心,猶时刻追怀昔日母校峥嵘岁月,念恋名园秀丽景色。乃立此碑,以资纪念。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苏州校友会立
谢孝思九十五岁撰并书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五日
苏州时忠德镌
(碑文原为竖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