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沃尔打贝特比耶夫究竟谁能获胜,取决的因素很多。记得以前专家王国均说过拳击首要的条件就是速度,包括移动的速度,躲闪的速度,出拳的速度,防守等等。但我认为比速度更为重要的就是将比赛拉入自己习惯的战斗节奏,曾经皮特一战克里钦科后,二战中王国均让皮特注意明知小克要出后手为何不去做躲闪动作,或者是要提升自己的拳速,这一定程度是不可能做到的。小克巅峰时期的打法就是前手拳牵制发挥出臂展的最大优势,能用前手摆就尽量不出后手,对手进逼他就后撤步同时后仰使对方摸不到自己。而拳速是很难或者是不太可能通过后天训练改变的,譬如戈洛夫金拳速没有阿瓦快,三剑客刺拳没有梅威瑟快是一个道理,除非是爆发后十几拳中的一两记重拳,这要消耗拳手大量的体能。像贝特比耶夫和一般的进攻型拳手不太一样,他的风格从奥运时期就已经定型,有许多非专业的体育主持人会误以为贝特是慢热的拳手,但并不清楚这是他的刻意为之。重拳的优势与生俱来,为何说一个拳手有重拳,就是让你在与他较量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后撤,与乌西克的两场业余时期的比赛就已经体现出这点,在有护具的情况下被贝特比击头后眩晕击腹倒地,乌西克戴着头盔被贝特组合拳近身后双手抬高护住头部,就看出贝特在重拳方面的过人天赋,还有就是他在近距离与人缠斗时可以使用合理的边缘技术获得有效打击距离让自身获利,这是他独有的特点。一般顶级拳王相比前十级别的拳手并非是身体硬件方面的优势,而是阅读比赛的能力,包括维尔德对富里,维尔德其实是极会发觉对手某时间段愣神的拳手,在用自己最快的右拳施以打击,但面对富里维尔德想打出致命攻击的同时也是富里想摧毁维尔德的时机,他们在判断比赛某个点的想法是很敏锐的,包括曾经墨西哥三剑客马奎兹,和梅韦瑟对决。马奎兹并非是不清楚自己输在哪里,一是刺拳的速率,二是后手的准确性,马奎兹一般习惯对手压制后在3,4回合临近尾声时出迎击与对手在中近距离爆发一组拼拳对攻,比如对布拉德利。梅韦瑟没有让他进入马奎兹习惯的节奏,包括霍亚的压制,帕奎奥的压制,在前几回合都浪费了大量的体能。朱达在拳速上可以比拟梅韦瑟,但他的差距在于体力流失后就无法保证准确性,而梅韦瑟对体能的分布就做的很到位,没有浪费一丝多余的体力。比沃尔强在步伐上面,对点数方面的精密布置。还有就是年龄是一大优势,处于巅峰阶段。贝特比今年开打可以有一定优势,但如果拖到明年胜负天平就会倒向比沃尔。一点看法,仅供牛头人兄弟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