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61
威望23 威望
财富269 拳币
贡献264 贡献
禁止发言
禁止发言
- 积分
- 661
- 威望
- 23 威望
- 精华
- 0
- 财富
- 269 拳币
- 贡献
- 264 贡献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5-30
- 最后登录
- 2011-6-10
- 听众
- 16
|
发表于 2010-7-26 16: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冷冰冰
我想日本要不是岛国离中国这么远,肯定不是蒙古族骑兵的对手!
刀文化我认同。
可牛 发表于 2010-7-26 15:33
转贴一文:“关于十三世纪元帝国两次入侵日本的惨重失败,我想应该从南宋说起。历史
上最使我感到悲凉的就是我汉人的南宋政权。龟缩一隅,辽欺完了,金欺,最后
蒙古人连骗带欺。这时,成吉思汗已经建立起横跨欧亚二大洲的大蒙古帝国,并
在公元1259年迫使继新罗之后统治朝鲜半岛的高丽投降,蒙古势力遂于日本隔海
相望。
这时,臣服蒙古或讨好偷生的国家遍及两大洲,惟有日本是征伐的处女地。
元世祖忽必烈野心勃勃,对于日本独立于蒙古帝国势力之外的状况,是绝对不能
允许的。
蒙古人对日本的最后动武起因于日本的不肯臣服。史载忽必烈六次派使者赴
日要求日本称臣纳贡,已经被蒙古人征服的高丽国王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
古人屈服,但使者每次都被欺骗玩弄,或被囚于一地,或被拒之国门以外,拦到
一个小岛上,没吃没喝,或长达半年没有反应――弄得忽必烈以为国书没有送到
。
日本人认为,蒙古的国书有辱尊严。其实蒙古人已经很高看日本了。一位作
家写道:“忽必烈在国书的开头,用‘奉日本国王’字样,以区别日本与藩国高
丽的政治地位,表示君临欧亚两洲的帝国皇帝对尚未臣服的日本国的关系是平等
的。续而以高丽臣服作为通好的注解,最后以不通好将招致用兵的威吓语言作结
束。忽必烈满怀信心的认为,地处海岛的日本,对于兵踏欧亚君临四海的大帝国
的国书,是会奉若神明的。国书一到,日本可随之前来通好,
天皇政府回信,以不闻蒙古之国名为借口,拒绝通好。忽必烈震怒,于是武
装攻日不可避免。
1274年的蒙古人踌躇满志,他们踩着辽金的废墟,雄霸整个中国北方大地。
他们以为日本就像他们西进途中遇到的随便一个小国一样,一冲就垮,而且他们
更重视与南宋的战争,集结重兵,准备强渡长江,所以用以进攻日本的军队并不
多,总共才有两万五千人。但是训练严格,战力极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
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忻都,两位副统
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
这年夏秋之间,征日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元军航行至博多
湾,首先攻占并蹂躏了对马岛和壹歧岛。这是世界上最骁勇的两类武士的第一次
碰撞,见惯杀戮血火的蒙古骑兵还是被日本人不怕死的精神震撼。登陆壹歧岛时
,当地地头(保长之类的小官)竟率仅有的八十余骑向蒙古大军冲击,包括他儿
子和养子等,一直全部战死,无一后退。以后,蒙古大军每登进这样一个前沿小
岛,都会遇到这种全家全族的拼死抵抗和自尽,甚为壮烈――与几百年后,美军
进攻赛班岛和冲绳岛的一步一血战的惨烈景象很相似――不知何时,以死殉国的
悲壮情怀嵌在每个日本士卒百姓的心脑中。
蒙古大军分三处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日本镰仓
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惨烈的战
斗进行了二十多天。一开始,日本人战术较为原始,像被毛泽东骂为“蠢猪式的
宋襄公”那样,不是趁敌不稳,进行突袭,而是待敌人布好阵后,再叫阵开战。
比如一部元军从博多湾西部百道源一带登陆,已在此等待了一夜的日本骑兵,并
没有趁机攻击,而是在元军登陆整顿好队型后,才按日本当时会战的惯例,由主
攻部队放“鸣镝”表示进攻开始。日军由一名武士单骑冲阵,大队骑兵随后冲杀
。蒙古人什么阵型没见过?看着日本人的幼稚,心中暗喜。他们按兵不动,待日
军接近,突然杀声震天,硬弓短矢,火炮弹丸,迎面扫来。日本武士随即被打倒
一大片。
日军极不适应这种大陆的狡诈,死伤严重,百道源战场日军“伏尸如麻”,
元军很快向内陆推进。
但是蒙古人高兴得有点早,在相持了几天后,日本人很快适应了蒙古人的战
术,于是开始反击。主要由武士组成的日本重骑兵队尤为英勇,他们在弓箭手的
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敌人,与敌军贴身近战,使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汉
人大将刘复亨在激战中被一箭射下马,一时群龙无首。元军没料到会遇到如此凶
悍的反击,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进展无望
,箭和给养也即将用尽,天云乌黑翻滚,蒙古人越看越心颤,决定放弃滩头阵地
,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风暴袭击,一半军兵,堕海而亡
。
第二天,日本人不见元军来袭,一看海面,空阔平静,哪有元军舰队的影子
,于是大喜若狂,举国祭拜,感谢“神风”。此后“神风”精神陪伴了日本人六
、七百年,直到美国的原子弹在长崎上空爆炸。
回回炮
此次战役日本史称“文永之役”,蒙古人在东亚第一次遇到了装备训练和勇
气都不逊于自己的对手。高丽人在战斗中主要负责近战,他们因遭受日本人的正
面冲击而损失惨重。故而高丽人对日本军人的战斗力,尤其是日本人的战刀印象
深刻,据说元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一碰即折。相对来说,使用弓箭的蒙古
人损失小一些,在他们看来,日本人的弓箭虽威力强大,但射程很短,不能跟蒙
古角弓相比。“回回炮”也为蒙古人挽回了一些面子,这种在中亚和欧洲战场上
获得的、一次能发数十枚铁丸的新式武器第一次在东亚露面,击倒一片片紧追不
舍的日本武士。《太平记》一书对此有过描述:“击鼓之后,兵刀相接,抛射出
球形铁炮,沿山坡而下,形如车轮,声震如霹雳,光闪似闪电,一次可发射两三
个弹丸,日本兵被烧害者多人,城上仓库着火,本应扑灭,但无暇顾及。”
这些曾经放马匈牙利和俄罗斯大平原的蒙古战士,若论吃苦耐劳,当时是无
人可比的,必要时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蒙古人作战的机动性世界
第一,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的平民解决
。可这次战争中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
,自不可能有平民供他们掠夺。因此日本人的战术可谓十分高明,当然这得有不
怕死的武士做前题。
有人说,称雄世界的蒙古骑兵的下坡路也源自这一仗。这里得说一下成吉思
汗和他骄傲的骑兵。铁木真(成吉思汗)的骑兵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被世
界上所有史书描述为凶悍迅猛,势不可挡。早年的铁木真依靠他有如天马般的黑
骏马,即钢嘎哈拉,躲过了塔塔尔人、泰赤乌人和王汗等十几个部族的追杀,最
后统一了蒙古,被无数草原部族尊为“成吉思汉”,王中之王的意思。这时,这
个大汗有一个梦想:西进,去看黄种人从未看过的西部大海(大西洋)。大西洋
就是成吉思汗给起的名字。他根据自己梦中所见在羊皮上画了一张西亚和欧洲的
地图,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自己的梦想之旅。
1212年夏,大汗的军队在也儿的石河畔誓师,“从各地来的精锐骑兵与马队
云集在河边,在大地上展开的旗帜成片地漂浮在人类上空”,一支支马队绵延数
百里地跨越阿尔泰山,经过贝加尔湖,翻越葱岭,突然出现在被西方人称为西突
厥的强大的花刺子模人的视野里,这些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人听到来自大蒙古王
的昭示:“凡是挡在朕前的城池,开门迎接的可以免去所有人的死,凡是把朕关
在城外,向朕射箭,向朕的军队反抗的人,一律死去……”果然,抵抗者灭亡,
投降的生存,花刺子模消亡了,西方史书把这次进军比作汉尼拔进军意大利。
随后,成吉思汉的铁流,每位骑兵拥有数匹马的轮换骑乘,不要一切辎重,
席地而卧,刺马血而饮,翻越高加索山,神速攻入伏尔加河流域,大败俄罗斯大
公的联军,直抵匈牙利边境。这是相隔一千多年的重逢,与被汉武帝和他的儿子
孙子们赶至此的先人──北匈奴人的后裔相见在此。可惜先人已经欧罗巴化──
沉浸在宗教和艺术中的西欧对来自亚洲的“黄祸”怕得要死,千方百计地说服英
勇善战的匈牙利人抵住可汗的军队,“不要破坏繁荣灿烂的威尼斯”。于是,同
一血统的两支凶猛军队──蒙古铁骑与匈牙利骑兵僵持在东欧平原上。
大汗的后方不断传来西夏人降而复叛的消息,成吉思汉不得不回师中国,暂
停大西洋梦。
西夏人是成吉思汗所遇到的最顽强的敌人(当然以后还会遇到更顽强的日本
人)整整23年,抵住了潮水般攻城的蒙古骑兵,成吉思汗也中箭受重伤。成吉
思汗死了,西夏民族也灭亡了,蒙古骑兵根据成吉思汗遗命,把依次从大夏城中
出来投降的西夏皇帝和他的臣民一个个杀死,斩草除根。西夏文化从此消失,只
剩一个供人凭吊的西夏王陵……蒙古的黑色骑兵从那又向南宋呼啸而去。
西夏人使成吉思汗饮马大西洋的美梦破灭,使东亚黄种人的势力仅到里海和
黑海为止。整个欧洲文明或许都应该感谢他们从未见过的中原王朝西边的西夏人
,但谁应埋怨蒙古人呢?埋怨忽必烈和他的草上民族没有东征日本成功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