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358
威望1052 威望
财富32238 拳币
贡献477 贡献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如水在流安详自在
- 积分
- 6358
- 威望
- 1052 威望
- 精华
- 1
- 财富
- 32238 拳币
- 贡献
- 477 贡献
- 在线时间
- 2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9-16
- 最后登录
- 2020-7-17
- 听众
- 18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6 18: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3.2“体能”的定义及其基本结构“体能”是1980年代中后期在各类体育报刊、杂志和文献资料上出现频率较多的一个词汇。同时,我国各竞技运动项目训练中陆续开始强调“体能”训练。然而我国的绝大多数体能类项目在世界竞技体育的舞台上都没有出色的表现,我国也曾在悉尼奥运会后提出了重点建设“119”军团的设想。因此,无论是在运动训练实践的一线还是理论学界,近年来对体能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不过,在不同的领域,人们对体能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在运动训练学界,对体能的理解也没有完全达成一致。
3.2.1“体能”的定义体能一词在英文文献中常常根据需要被表达为Physical fitness,Physicalconditioning,,Physical performance,,Physical capacity。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多31用“体适能”这个概念。由于资料所限,目前还无法找到“体能”一词的来源。在我国较早出现的是1983年熊斗寅和卢先吾合译的《体育运动词汇》中的身体负荷能力(Physicalcapacity)和体能相近似,也可译为“身体能力”或“体能”。其含义为:The level ofthe individual motor possibilities development,attained in the systematical repetitionprocess of the physical exercise.The notion is used in a double sense which thedefinition tried to satisfy;both as effect and as cause,as process which is determiningits level.意为:本来的和己经达到的赖以完成各种不同结构与份量的负荷的运动能力的总称。1984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辞典》一书中的“体能”词条算是我国大陆学者对体能概念所作的较早的一种解释“: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和支撑等)两部分构成。”后来在1992年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新词典》中也有“体能”这一词条,并沿用了上述的解释。这一解释基本上与港、澳、台地区的“体适能”概念相同。香港学者钱伯光博士在其所著的《Keep Fit手册》中较为详细的解释了“体适能”的概念: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简称体适能,包括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竞技运动相关的体适能(Sports-related Physical fitness)两大范畴。良好的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可让身体应付日常工作、余暇活动和突发事情。与运动相关的体适能是可以确保运动员运动表现和成绩的能力,如爆发力、速度、耐力、柔韧和敏捷等,其目的在于取胜及创造记录。可以看出,体适能包括体能训练的各项身体素质。1990年代之后,有众多学者加入了对“体能”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综合来看,大致有五种基本观点:(1)专项耐力论。赵志英等[1]在“对体能的探析”一文中认为,体能应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地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理解,这种能力就是专项耐力,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持续从事专项工作的能力。笔者在与众多的教练员交谈过程中也发现,绝大多数教练员惯用的“体能”一词,正是这一理解,最典型的表现是,当他们发现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疲劳时,总是表述为“没有体能了”。显然,这一观点与“体力”这一概念的意思基本相同。众所周知,耐力虽然是体能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决不是全部。因此,这一观点表述的体能内涵并不全面。(2)机能能力论。上述的《体育词典》和《现代汉语新词典》的解释:“体[1]赵志英,等.对体能的探析.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32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集中代表了这一观点。李之文[1]在“体能概念探讨”一文中也提出,体能是经过身体训练获得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和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及柔韧等身体素质。Hartmann等[2]认为,体能是以人体的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从生物化学的观点分析,运动员体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转移和利用的整合能力的高低。机能是体能的重要基础,但体能的内涵也不仅仅是指“机能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大量的事实和有关研究表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也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这一观点也不全面。(3)大小体能论。熊斗寅[3]认为,体能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有大体能和小体能之分,大体能即泛指的身体能力,包括身体运动能力、身体适应能力、身体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小体能则是指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性项目等。王兴等[4]认为,广义的体能是指人们进行日常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相应的基本生活能力。狭义的体能是指人们进行各项体育运动而相应具有的跑、爬、攀、蹬等竞技能力。大小体能论借鉴了文化和教育给概念定义的方法。然而这里所谓的“大体能”和“小体能”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小体能”只是“大体能”在特定领域的表现,更具体地反映了体能的专项适应特点。(4)身体(基本、综合)运动能力论。最新的《体育运动词典》[5]和《运动训练学词解》[6]都将“体能”定义为“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运动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结构特点,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健康水平和运动素质。最新的《运动训练学》教材[7]与此解释基本相同。杨世勇等[8]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袁运平[9]认为,体能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功能与调节方面及其在物质能量的储存与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其大小是由机体形态结构,系统器官的机能水[1]李之文.体能概念探讨.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2]刘爱杰.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3]熊斗寅.浅析“体能”概念.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1)[4]王兴等.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探索.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1)[5]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体育运动词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专业课参考教材,2002,2[7]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8]杨世勇,等.体能训练学.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9]袁运平.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33平,能量的物质储备与基础代谢水平及外界环境等条件决定的。(5)身体(适应)能力论。刘庆山[1]认为:体能即身体能力,是指人体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积极适应运动训练、比赛以及日常生活需要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运动员体能主要表现为各项身体素质。金宗强[2]认为:体能是机体在先天遗传与后天训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在各项活动中承受负荷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结构上,它包括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运动素质和健康水平四部分,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核心。从众多学者对体能概念的研究中不难概括出体能的共性特征:一,体能主要以运动素质表现出来;二,体能具有多维结构;三,体能以人体的形态和机能为基础。本研究立足于运动训练的实际,无意于再给体能以新的定义,基本认同第四种观点,即,体能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身体运动能力,作为本研究的逻辑基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