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13
威望138 威望
财富356 拳币
贡献2 贡献
轻量级
轻量级
- 积分
- 513
- 威望
- 138 威望
- 精华
- 3
- 财富
- 356 拳币
- 贡献
- 2 贡献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4-14
- 最后登录
- 2007-9-3
- 听众
- 20
|
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形成了纵横交错、密度极高的公路运输系统。公路交通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四通八达是其最大的特点。发达的公路网,加上美国的汽车保有量有2亿多辆,因此,用“美国是一个建立在汽车车轮上的国家”,这句话来形容汽车在美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实不为过。这次在美国旅行,除去多次乘坐飞机,就是在公路上奔波了,几乎在所有的地方,坐上汽车,时间不长就可以汇入高速公路的车流之中。虽然我对道路素无研究,但还是感慨颇多,拣可说的几处,妄加论之。
——汽车等人成惯例。在国内看惯了汽车“横冲直撞”,行人让汽车是正常事,但在美国往往是汽车让行人。一次我和同伴欲穿过一条没斑马线的小马路,不远处有汽车驶来,我们停住脚步,想先让汽车先通过,谁知汽车在离我们五六米远处停下,一位老先生向我们示意让我们先走,我们请他先走,老先生见我们不走就把玻璃放下,摆手坚持让我们先走,我们不好意思走,只得退后几步,一再摆手,老先生才把车开过去,到我们跟前还点头致谢。更“怪”的是,紧跟其后还有一妙龄女郎开着一辆时髦的跑车(在我们这儿这种人往往天生就有骄娇二气),按说她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跟着开过去,但她仍然礼貌地停下来,微笑着坚持让我们先走,我们见她如此诚恳只好先走,过去后充满敬意地向她摆摆手,她也还我们一个真诚地微笑。那一瞬真让人由衷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本是可以这么和谐!
——人过马路必走人行横道。在美国,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是一种人人自觉遵守的规则,再不方便、再远也是如此。在我们住的一个旅馆门前是一个三叉路口,车辆不是很多,行人到马路对面去,直行很近,而走斑马线不仅远,还要两次穿越马路才能过去。但是我观察了一段时间,硬是没一个人抄近路随意穿行,无论大人、小孩;无论白人、黑人,一律到画有斑马线的地方按自助信号灯,显示可以通行才走,即便没有汽车通过也是如此。在其他任何地方行人基本上也都是这样。“斑马线”就像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人们的公德意识;就像一把尺子——公平地丈量着人们的文明程度;就像一个考场——悄然考量着人们的素质高低。
——很少听见汽车鸣号。在美国20余天,无论是车辆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还是汽车“摩肩接踵”的闹市,很少听见汽车喇叭叫,至于“特权车”的喇叭叫更是闻所未闻。所有的车都按照既定的规则行驶,偶尔听见一次还觉得新鲜。遇到一次不是笑话的笑话:一次在餐馆吃饭,忽然听见汽车喇叭声大作,大家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出来一看,原来是司机去用餐,把宠物犬关在车里,可能是时间太长,犬耐不住性子了,在驾驶室里乱按,一下按在喇叭按钮上不撒手(抓)。一次,我试探着问导游,为什么听不见汽车喇叭叫,导游讲:一是大家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用不着鸣号;二是按喇叭好像在催别人,显得不够礼貌。此事(听不见汽车喇叭叫)现在想起来仍令人赞叹不已。
——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周到。美国规定,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段时间后必须进入休息站休息一段时间,以保证行车安全,否则会遭到罚款。司机也确实自觉遵守,并做好相关的行车记录。因此常会见到高速公路旁的休息区或服务区(其规模比我国的要小得多),这里不仅可以休息,而且还给旅客和司机免费提供地图册、区域风景名胜杂志、宾馆饭店及娱乐设施宣传册等,有的地方这些小册子居然有上百种。每个小册子无不设计精致,印刷精美,一摞摞整齐地摆放在报刊架上,随你取用,但没人乱翻、乱扔、乱取。这一点真令人服气。
至于汽车冒黑烟、开逗斗气车、开霸王车、违反交通规则、汽车加塞、汽车不洁净等现象更是“戴着放大镜”也难找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理论说: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精神文明反过来又成为物质文明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不同程地规定和影响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此话真是千真万确。我感到遗憾、惭愧和自责、不安的是,为什么这个理论我要用美国的例子来验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