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613
威望729 威望
财富12223 拳币
贡献539 贡献
拳栏作家
拳栏作家
 
- 积分
- 3613
 
- 威望
- 729 威望
- 精华
- 16
- 财富
- 12223 拳币
- 贡献
- 539 贡献
- 在线时间
- 28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5-7
- 最后登录
- 2019-11-16
- 居住地
- 陕西省 西安市
- 听众
- 16
|
本帖最后由 从来不看拳 于 2011-8-9 08:56 编辑
洛奇影照
使最原始的角力具有永恒魅力的拳击运动成为摄影师的所爱,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功不可没。
1891年,爱迪生在他新泽西的实验室调试刚刚发明成功的摄像机时,首先映入他脑海里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拳击。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位超级拳迷,更重要的是拳击戏剧性的效果与影像追求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他就请了两位拳击手在摄像机前摆了几个拳击的pose,虽然摄像机很笨重、使用的是四分之三英寸的胶片,速度每秒钟只有30格,身着便装的拳击手也没有真正的开打,但这段只有27秒的影像依然为拳击进入镜头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年后,爱迪生最新投入的移动摄像机“黑色玛丽亚”(当时中国人把这玩意儿称作“西洋镜”,它只能在原始的针孔显示器中播放)记录了现代拳击的历史上第一位戴拳套的拳王吉姆·科贝特与一名老拳手皮特·考特尼之间的拳击表演。因为限于摄像机的技术原因,所以拍摄中要不停的更换胶片,他们必须打一分钟,然后等上三分钟。这场短短8分钟的拳击表演,由于科贝特当时在拳击界和戏剧界的知名度颇高,从而被认为是拳击界电影的先驱,也开创了拳击影像由明星人物出演的先例。
当时拍摄者的第一选择不是考特尼而是刚被科贝特夺走了王位的徒手拳击沙皇约翰·L·沙利文,准备让这两位拳台上的冤家对头在镜头前留下令人难忘的身影。但沙利文自持知名度高于现役拳王科贝特,也看不起像女人一样扭来扭去的拳王,所以一付不愿合作的派头。开口就为请他的影片拍摄者要价25000美元。今天看来这点钱不够明星们出场的一点“零头”,但在一百多年前,这可是个惊人的天价数字,因为拍摄人付给科贝特的酬金才5000美金,这样,无力支付沙利文高昂费用的拍摄人只好退而求其次,用微不足道的250美元搞定了过气老拳手 考特尼。
其实在此之前,有两位拳手麦克·罗纳德和杰克·库欣就曾在摄像机前打了一场比赛,由于两人都是泛泛之辈,根本就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次拍摄者才想到了花大价钱请科贝特上镜头。
从拳击与电影开始联姻的那一刻,我们就可以看出即使你在拳坛上有多大的影响力,你也不得不在银幕背后的功利面前屈尊就驾,服从这个行内的游戏规则;另外,从一开始,电影与拳击之间就存在着**裸的金钱交易。
镜头钟情于拳头,电影与拳击的发展始终保持着一种机密相连的关系,缘于它们相互追求娱乐性的结果所致。当泰森躺在拳台上背靠围绳机械出拳时我们很难将他与当年那只凶猛的野兽联系起来,或许这就是拳击与电影机密结合的原因之一。引胜负的未知性和拳台上一拳改变命运带来的惊艳,这些千古不变的主题和无止境的幻想,是摄影师们的镜头对拳击始终难以割舍。正如著名拳击作家理查德·胡费在《体育画报》上谈到的电影与拳击时所讲的那样:“当电影与拳击联姻,所有真实都不需要被过多渲染,因为拳击拥有电影所需要的一切。我们甚至没有必要去可以杜撰一个唐·金或泰森,他们就在那里,他们本身就是一部吸引人的电影。”确实如此,这些人的性格、外行,从贫民区发迹的传奇经历等,无不是电影最好的素材和摄影镜头所追逐的目标。
1930年以前,电影还出于只有影象没有声音的时期,所有的内容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来完成,难度相当大,好片子就很少。在众多无声拳击电影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希区柯克投资拍摄的《指环》。影片讲述了两个拳击手为爱情决斗的故事,希区柯克通过摄象机把这一欧洲式绅士片的老话题演绎成在当时很富有激情、吸引观众眼球的大片,也堪称得上一件不朽的艺术精品。
1931年底,随着有声电影风靡世界,影星华莱士·比里在此时出演了拳击电影《舐犊情深》中那位失败后在儿子鼓励下重返拳台的父亲拳手。影片情节动人,华莱士的演技也相当出众,观众在电影播放过程中多次被剧情感染得纷纷落泪。华莱士·比里因此片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金人。1980年影星乔恩·奥伊特重拍这部影片,更名为《天涯赤子情》。剧情讲述安妮因追求个人幸福抛夫别子另嫁,身为拳王的丈夫比利和幼子漆美相依为命,痛苦的比利从此以赌博和酒精麻痹自己,终因伤人而入狱。出狱后比利为了儿子的前途苦练拳术,终于击败对手,重新登上了拳王地位。整个故事在导演弗兰克·泽菲雷利的处理下细腻而紧凑,演漆美的天才童星里奇·斯克路德更是以鲜活的演技令人为之动容。该片不仅创造当年的票房佳绩,并一举夺得了1980年奥斯卡最佳新人,最佳配乐、最佳男主角三项提名,可谓名利双收,也创造了体育电影老片新拍的先例。
《舐犊情深》大获成功后,正如《铁拳男人》所描述的那样,美国经济进入了大萧条时期,拳击电影也步入了低潮期。这一时间,千篇一律仿效《舐犊情深》内容反败为胜和空虚的说教成为当时拳击电影的主题,并且过份渲染暴力、血腥和色情,而拳击也在摄象师的镜头中变成了比自由式摔交和综合格斗技更夸张的格斗,纯粹在歪曲拳击。《赢家通吃》、《奖金战士》是该时期的典型作品,就连著名导演伍尔·沃尔什把科贝特和沙利文跨时代意义的那场比赛搬上银幕的《绅士吉姆》也未能免俗,扮演科贝特的艾洛尔·弗林和沙利文的扮演者格雷格·麦克卢尔遭到了观众和媒体的一致炮轰。
拳击电影的低潮一直持续到美国经济复苏后多年,直到1947年《灵与欲》的出现。这是一部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拳击电影,由约翰·加菲尔德主演,这部惊世之作被认为是导演斯科西斯力作《愤怒的公牛》灵感根源。拳击电影从此走出低谷。1949年,由柯克·道格拉斯主演取得当年奥斯卡奖五项提名的《夺得锦标记》更是推波助澜,紧接着《战神》、《出卖皮肉的人》等一系列犯罪主题的拳击电影获得成功。
50-60年代,是拳击电影的黄金时代,经典影片《码头风云》问世。这部由伊利亚·凯赞执导的影片对后来多部优秀拳击片影响深远,包括1980年根据拉莫塔真实故事改编的《愤怒的公牛》
随后《回头是岸》、《无冕霸王》、《坏人出没的城市》等不同风格的拳击电影一时占居影坛。
1976年,曾在不少影片中跑龙套默默无闻的席维斯·史泰龙从著名拳击手恰克·威佰纳离奇曲折的生平中得到灵感,他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写出剧本《洛奇》,又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制片人同意让他主演,这部仅用28天和110万美元低成本制作的影片一上映却引起了空前的轰动,创造了7400万美元的票房记录,并赢得了三座奥斯卡金人。史泰龙饰演的那个出身社会底层但不甘失败,为尊严勇斗强者虽败犹荣的形象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和认可,史泰龙因此而一炮走红好莱坞,成为众所周知的大名人,后来他连续自编自导自演《洛奇》系列。最新消息透漏,今年55岁高龄的史泰龙决定接拍《洛奇》第六集,目前已开始健身训练,一天到晚泡在拳台上,不知他能否象罗伯铽特·德尼罗当年主演拉莫塔那样减肥成功,再一次用油亮隆起 的踺子肉和卡通人物才有的无限威力令观众惊掉下巴!
史泰龙深知电影与拳击的共性,懂得如何将一个现实中的小人物变成银幕上的重量级拳王(因为他塑造的人物原型并非今天我们人所共知的不败拳王洛奇·马西阿诺)面对来自个各方的批评,他毅然推出《洛奇》系列拳击片。在他看来现实与戏剧是一回事,正好与好赖坞的口味剧情不必受真实故事左右相反。史泰龙说:“我相信一个拳手失去的最后一件东西永远是他的拳头。或许一个勾拳可以改变拳手的命运,但当你不在出拳时,你的生命也将慢慢停下来。”
拉莫塔是1949年至1951年的世界中重量级拳王,虽然在职业生涯中他试图把持自己,但依然无法避免沉沦的宿命,最终除给导演马丁·斯科西斯留下一段伟大拳王连胜的素材之外,只能在酒吧里发酒疯。在著名拳击电影《愤怒的公牛》中,天才演员罗伯特·德尼罗再显了拉莫塔有盛转衰的沉沦生活。德尼罗的拳击技术就得到过拉莫塔的亲自指导,该片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拳击电影的登峰造极之作,被誉为80年代最出色的体育影片,罗伯特·德尼罗因此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21世纪后,拳击电影更是得到长足发展,并进入了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2000年由丹泽·华盛顿出演并获得全球奖的《飓风》由于制片人为了突出主人公卡特,把对手泽·加德罗1964取胜卡特的胜利说成是由于种族原因导致,被尚在人世的老加德罗诉上公堂,最后在该片放映后不得不加上了一段当年两位拳手比赛的真实录象片断以正视听。但此举也引起了美国人对影片的极大兴趣,是《飓风》的票房直线上升。
在伟大的拳王阿里六十周年前,由执导《最后的莫西干人》的迈克·曼导演,著名说唱演员威尔·史密斯主演的传记影片《拳王阿里》成为21世纪初最成功的拳击影片之一。史密斯因出演阿里获得2001年奥斯卡影帝称号。为了演好阿里这个角色,他进行了一年的专业拳击训练,并得到了阿里本人的指导和肯定。影片中有许多名职业拳击手扮演角色,曾击败过现WBO拳王布鲁维斯特的舒福德出演阿里的对手福尔曼;前WBO拳王本特扮演“魔王”利斯顿;乔·弗雷泽的扮演者就是“熄灯号”詹姆斯·托尼。该片阵容豪华,耗资达上一亿美元,史密斯把一个阿里演得活灵活现,让人难辨真伪,但人们把真实生活中阿里的伟大故事对比史密斯,依然批评他根本无法重现现实中的阿里。
所以,伊斯特伍德明白,好莱坞不可能在接受一部纯粹的拳击片,当他带着《百万美元宝贝》的剧本到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时,华纳兄弟的人就说拳击电影过时了,我们不想接受有拳击内容的片子。伊斯特伍德告诉他们:《百万美元宝贝》不是一部完全拳击片,而是一部情感片,一部讲述父女之情的情感片。就象随后《铁拳男人》再显的不光是一位重量级拳王,而是美国大萧条时代一段真实的史实一样,拳击电影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迄今为止,在美国拍就的500多部体育影片中,最流行和成功的就数拳击电影,有150部之多。多部电影或主演获奥斯卡提名和获得奖项。除了好莱坞热衷拳击电影外,其他国家也有不同程度涉猎拳击题材的电影,韩国以拳手金得九一生为原型拍摄的影片《冠军》和泰国以变性拳手巴林亚传奇色彩生活拍摄的《美丽拳王》都在试图打破好莱坞的电影模式。
拳击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虚幻和垃圾,但更多的是真实与经典。职业拳击高度娱乐的性质,将决定它今后还是镜头关注的焦点,正如美国有线电视频道拳击解说员吉姆·拉莫雷说的那样,这项再简单不过的运动之所以成为电影丰富的原料,是因为那些围绕它发生的一切实在太丰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