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9835
威望15143 威望
财富168236 拳币
贡献7679 贡献
长老
长老
一代宗师
![Rank: 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 积分
- 69835
![终身成就奖](static/image/common/1.gif) ![优秀素质奖](static/image/common/3.gif) ![论坛贡献奖](static/image/common/4.gif)
![QQ](static//image/common/qq_big.gif)
- 威望
- 15143 威望
- 精华
- 40
- 财富
- 168236 拳币
- 贡献
- 7679 贡献
- 在线时间
- 486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3-19
- 最后登录
- 2025-2-7
- 居住地
- 江苏 南京
- 听众
- 19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1 13: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景润
七十年代:精神解放后的饥渴选择.标志偶像:陈景润 邓丽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除了继承六十年代已有的偶像之外,并没有增加多少新人物。但70年代的末期却是一个孕育着变化的时期,一些新的气象悄悄出现。一是整个社会萌生了对科学的崇敬。刚经过“文革”浩劫的中国,科学技术、文化教育都处于百业凋敝的可悲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陈景润就成为国人民族振兴愿望的一个投射对象。一篇《歌德巴赫猜想》激发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对于科学的无比热情。
另一个新鲜的面孔就是来自台湾的邓丽君。她的歌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斥为“靡靡之音”,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年轻人对她的喜爱。她的歌曲因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赢得了青睐。她差不多是大陆第一个完全来自民间的、非官方确立的娱乐偶像。
严格来讲,陈景润和邓丽君的影响都是起自七十年代末,但贯穿了整个80年代的。邓小平1978年首次提出“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同一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转载了《人民文学》上的报告文学——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这篇文章使数亿普通百姓知道了“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也知道了陈景润是全世界离那颗明珠最近的人。这篇文章迅速唤起了中国人的科学意识,也使这一“猜想”成为当代中国最出名的一道数学题。 “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枯燥的术语随着陈景润的故事成为青年人精神的巅峰,陈景润成为七八十年代年轻人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向科学进军”也成为那个时代最鼓舞人心的口号。它所造成的影响之一,是后来的许多孩子在被问到“长大后做什么时”都会铿锵有力地回答“当科学家”。
陈景润身上所表现出的对于科学的投入、执着、严谨以及爱国主义的激情,使经历了“文革”动荡的国人深受感染,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的价值和魅力。在偶像的感召下,许多年轻人怀着科技报国的激情,投身科学研究的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