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27748
威望30332 威望
财富2228487 拳币
贡献30199 贡献
长老
长老
 
- 积分
- 327748
  
- 威望
- 30332 威望
- 精华
- 8
- 财富
- 2228487 拳币
- 贡献
- 30199 贡献
- 在线时间
- 461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2-5
- 最后登录
- 2023-4-8
- 听众
- 24
|
《闵子骞单衣顺母图》。孔子高徒闵子骞十岁丧母,其父再娶,但继母李秀英对他虐待,给自己亲生儿子做棉衣里面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装的是芦花。冬天外出驾车时闵子骞冻得身颤手僵,干活时很不利索,其父不知内情,只当闵子骞懒惰,很生气,挥起鞭子抽打,却见芦花从被抽开的棉衣中冒出。闵父决定休掉李秀英。但闵子骞双膝跪地以情动父:“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继母深受感动,以后对待闵子骞如同己出。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
古代辽宁尊老风气浓厚
“在清朝东北的社会风俗习惯中,‘尊老’、‘礼大’是两个特别突出的特征。 ”辽宁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张杰教授说。
“在清朝,居住在辽宁的满族人,对父母、长辈特别尊敬。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清史专家佟悦研究员说,比如在村庄里,年轻人在路上遇到老人,要垂手侍立道旁。上自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每天早晨、晚上都要到父母面前请安,往往是给父母倒杯水、装袋烟,说几句家常话,待父母说“你们忙去吧”或者“早点休息吧”,才能离开。
清朝皇帝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康熙帝东巡途中,差不多每天都要给祖母孝庄太后写信。一个家庭中儿子娶了媳妇就分家,会被亲族耻笑。
佟悦说,之所以这样和辽宁本地的历史有关。首先,狩猎民族特别尊老。狩猎民族的经验非常重要,老人无疑比年轻人更有经验。另外,由于当时的人普遍文化程度低,这种经验很难通过书本、学校这类渠道来获得,只能通过老人传授。
满族进入辽沈地区后,开始更多地接触汉文化,满族尊老的社会习俗与汉族文化中的孝道观念一拍即合。特别是清朝定都北京后,清朝统治者将历代帝王“仁孝治天下”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九岁生母去世,他的祖母孝庄太后为他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康熙帝对孝庄太后极尽孝道,感情深厚而诚挚。一次孝庄太后重病,多方诊治不见起色,康熙帝急得率百官到天坛祷告,愿减少自身的寿命来换取祖母的安康。
可是,孝庄太后的病情没有因此好转,康熙此后竟三十多年没有去天坛祭拜。这段史实可以引发人们各种看法,但康熙对祖母的真挚感情无疑在这里得到证明。
乾隆帝第三次东巡时,曾在沈阳故宫的清宁宫祭神。祭神之后,年近古稀的乾隆帝对随行的皇室人员进行了长篇训话,他提醒子孙后代切记:盛京为根本重地,发祥所自,不能不亲身到此拜谒,感怀祖先的艰难创业和伟大功业,这样才能懂得守成之难,兢兢业业才能“永保无坠”。这等于把孝道提升到关系国运兴衰的高度。
百善孝为先贵在尽心尽力坚持不懈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拜苍天和娘亲。可北大校长周其凤回湖南浏阳老家给母亲祝90大寿,长跪老母膝前泪流满面,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这一跪体现了赤子情深;有人则表示,这一跪是作秀。尽管社会对周其凤“惊天一跪”看法不一,但是不管是“感动派”也好,还是“质疑派”也罢,两方都有着一个强烈的共识,那就是“百善孝为先”的中国孝道观念。对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中国来说,身为名人的北大校长周其凤,凭借本身的影响力,再一次提醒中国人要重新回归“尽孝趁早”的伦理传统。 “孝是最基础的道德,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它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雅说。
孔子对“孝”要求很具体
“孝道”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 “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 《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者”。 “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 “孝”虽然不是儒家的首创,但是儒家非常重视孝,称其为“孝为至道”。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毕宝魁在注释完《论语》后,曾经思考过孔子对于孝道的要求,并简洁地概括为守法、自制、关心、敬重地赡养父母。
在毕宝魁看来,“孝”首先要遵守礼义,不能违背礼的规范,如果从今天的现实生活来看,即遵纪守法,不能犯法。如果犯法便是最大的不孝,古人称之为“辱先”,即你的违法使先人受到侮辱。孟懿子问孝时,孔子回答“无违”,便是要求他不要违反礼法。这是第一层,也是最低要求。
此外,孔子认为“父母唯其疾之忧”,就是说父母除担心你生病外,其他方面完全放心。能让父母放心的孩子便是孝,这条永远成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