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30
威望327 威望
财富2112 拳币
贡献173 贡献
轻量级
轻量级

- 积分
- 1130
- 威望
- 327 威望
- 精华
- 1
- 财富
- 2112 拳币
- 贡献
- 173 贡献
- 在线时间
- 2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2-5
- 最后登录
- 2013-4-14
- 听众
- 8
|
莫斯利失败谈[原创]
(月光按:这是我N年前首发在中体的原创,不久被《拳击与格斗》发表,编辑春天为此文还给我写了封信,让我很是感激。现在看看这文章可能会有点现实意义,至于这现实意义是对老莫还是对小梅,那可就见仁见智了。)
说不确切是什么原因,我一直不太喜欢莫斯利。
这倒不是说,我不认为莫斯利是个一流的高手。相反,我一直以为,莫斯利是个非常可怕的拳王,对许多拳手而言,他的确是很难对付的。有时,我甚至于这样想,假若我是一名职业拳手,我可能宁愿跟蒂托,或者跟奥斯卡去打一场,我也不愿去碰莫斯利,他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人莫能测的步伐、身法,一心要置对手于死地的犀利、凶狠,都是可以让众多的高手望而却步的。
虽然如此,莫斯利最终还是输了。这是他的命,上帝总是有一些他自己的安排,我们无法抗拒。
和弗雷斯特的第一场比赛以后,莫斯利曾说自己打的过于急躁。我相信,他说的是实话。你想呀,莫斯利可是从来没被谁击倒过的,那场比赛,他还指望着要击倒弗雷斯特呢。第二回合即被击倒,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自负的他心理上当然不能接受。为了挽回面子,便急于还以颜色,希望以击倒对手来结束比赛,结果呢?越打越急,愈急愈打不好,这是可以想见的。
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场比赛,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更加急躁的莫斯利!这着实令人心生诧异。
难道说莫斯利忘了首场比赛的教训了?显然不是,没有谁会如此健忘。而以莫斯利近四十场职业比赛的经历,也不能认为他缺乏比赛的经验。那么,唯一可能的原因,我想,只能是赛前他的心理准备不够充分了。这看起来似乎有一点奇怪。照理,有了一次输给对手的经历,“复仇”之战一定是在各方面都做好了准备的,尤其是在心理上。可是比赛给我的感觉,是莫斯利完全没有做好心理上的充分准备。
也许,“打败”德拉霍亚,使莫斯利失去了一个正确审视自己的角度,他太自负了。在这一点上,我以为他的教练老爸是负有很大责任的。我知道,很多莫斯利的拳迷对莫斯利输给弗雷斯特,在感情上不愿意接受。出于对莫斯利的喜爱和迷信,他们为他的失败自觉不自觉的寻找了许多借口,论说,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令人困惑和悲哀的是,似乎莫斯利自己和他的教练父亲,竟也真的认为那一场失败只是一个偶然。倘若不是这样,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会如此仓促地去打一场所谓的“复仇”之战了。
“那只是一个偶然”,拳迷们这样说,莫斯利和他的老爸这样想,而赛前7比1的赔率,似乎也印证了这种情感上的一厢情愿。于是在比赛中,我们就又看到了一个先是过于自信,后来着急上火,最终失去信心的莫斯利。明眼人并不难看出,九、十回合以后,莫斯利差不多已经放弃比赛了。他唯一在做的,好像就是努力不被弗雷斯特击倒。当然,他不想让人看出来。后几个回合,我相信莫斯利一直在做欺骗性的表演。
一些拳迷把莫斯利的挫败归咎于他的身休条件,这当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其实,拳迷都清楚,身体条件不是绝对的。否则,祖在奥运会上怎么可能打败弗雷斯特?至少,对莫斯利和弗雷斯特的比赛来说应是如此。我一直相信,是弗雷斯特的那个“霸道”的后手,掩埋了莫斯利的万丈光芒。莫斯利,这个不可一世的拳王,你什么时候曾见到他目光里流露过恐惧?在弗雷斯特的后手面前,莫斯利恐惧了。
在中量级,后手拳最为出色的,我以为当属蒂托。蒂托的后手轻灵、飘逸,优美的弧线、准确的落点让你仿佛看不出它有多大的份量,却极具了穿透力,给你的感觉,犹如挥舞着铁锤去砸钉子,那力量一下子就贯穿了进去。和蒂托不同,弗雷斯特的后手是另一种风格:生猛、无畏,以硬对硬,没有丝毫的游疑却又不失机警。对付莫斯利,正是需要这样的后手。在这样的后手面前,莫斯利防守上的漏洞和打法上的缺陷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和许多拳手不同,由于速度上的天赋,莫斯利在防守上多是采用闪避和移动,同样是由于速度的天赋,他的进攻也极为犀利有效。然而,有光就有影,过度地陶醉于自己速度上的优势,为莫斯利的受挫埋下了伏笔,它似乎让莫斯利觉得自己无须过多的留心作为防守的单纯技术,此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
遇到弗雷斯特这样“不讲理”的后手,莫斯利对下颚防护的生疏便让自己的吃足了苦头。麻烦还远不止于此,由于惧怕对手凌厉的后手重拳,总想着防后手,使莫斯利无法在瞬间集中注意力,刺拳不敢多打,对对手的刺拳亦不能有效的防守。一招鲜,吃遍天。在弗雷斯特的悍霸的后手面前,莫斯利全线吃紧,远距离偷袭打不着,中距离又占不着便宜,近距离的缠斗更是不敢打。如此一来,焉有不败之理?于是,又一个拳台上的不败的神话终结了。
这让我想起马太福音上的那句话:“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拳台上就是有着这么一个怪圈,每一个不败的神话被打破后,都会让拳迷们来一次“恍然大悟”。明白了这个拳手原来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每一个所谓的不败的拳王,却又仍能让众多的拳迷相信他的不败的神话。也许,这就是拳击,这就是拳击所以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魅力的原因吧。
历史常常惊人的相似,拳击的历史也是如此。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