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 乡党》中讲到——不多食。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想必孔老先生千年前必感受过食多撑噎倦怠,甚至胃口不适狂吐不已的惨痛才发此言吧,亦或借助美食的诱惑,教诲大家凡事应学会适量自控。锦上添花固好,每个人具体的承受程度不同,仅凭热情和任性逞一时之快,适可不止的结果就是得寸进尺,最终导致过犹不及。 前些天疯狂地热爱上了护理皮肤,对它倾注的热情已经完全取代了在菜地播种收获的那种乐趣,每日晨昏洗洗涂涂,拍拍打打,揽镜自照,端详越发白皙光泽的皮肤,喜悦无比。它就是我的菜地,播种着细心的呵护,收获着灿烂的笑容。 有道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本来已经形势一片大好,日子就在稳定中良性循环着。无奈我改良心切,在网上查阅到某种按摩膏可以增加皮肤弹性,很想借此让皮肤发扬光大。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清洁脸部之后,我充满期待地取出适量膏体涂抹按摩一周,果然光滑水嫩了更多。喜不自胜之下想进一步扩大胜利成果,第二遍增加了按摩膏的用量和按摩力度,颧骨一片开始卓红微痒,当下一惊赶紧清洗处理,无奈及至下午开始变痛,皮肤最薄的地方居然有细微破处,过敏如此不轻!唉,那一两周脸上什么也没敢涂抹,我的正常护理计划遭到极大的破坏,脸部状况也历史性的后退,清明美好就这样让自己破坏掉了,真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后悔不已!
反思自己,向上的心态取向没有错误,只是没有考虑到自己容易过敏的实际情况,不肯量力而行,导致混乱糟糕的局面。得寸进尺、急于求成害了我。河水容纳海量就要溃堤,事情过分过度就会质变。不懂得适可而止,咄咄逼人,咄咄逼己,生活中很多琐碎的倾斜失衡不就常出于此吗。
佛家有执念一说,过分的执着只会让人不快乐。放下执念就是生路。修一颗平静淡然的慧心吧。
贴个看到的故事——
佛陀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像,可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他见佛陀如此钟爱它,便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佛陀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问佛陀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佛陀说:“500元足够了。”众僧唏嘘不已:“那怎么可能啊!”佛陀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则得不偿失啊!” “怎样普度呢?”众僧不解地问。“让他忏悔。”佛陀笑着回答。 众僧更加疑惑不解了。佛陀说:“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佛陀让弟子们乔装打扮了一下。 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侃价,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去和老板侃价,咬定4000元不放,又未果回山。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格已经低到了200元。眼见一个个买主一个比一个给得低,每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怨责自己太贪欲。 第十天,佛陀亲自下山,说要出500元买下它,老板高兴得不得了,即刻出手,高兴之余另赠龛台一具。佛陀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着说:“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不要等到比原来还少啊!”
在禅宗看来,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而机会却稍纵即逝;贪欲不仅让人们难以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将失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