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帝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25|回复: 0

我们离大满贯还有多远?(合作工作稿件)

[复制链接]

38

主题

12

回帖

1462

积分

高级会员

端木

Rank: 8Rank: 8

积分
1462
威望
527 威望
精华
5
财富
2377 拳币
贡献
90 贡献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2
最后登录
2009-8-24
听众
6
发表于 2007-7-12 16: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这两句话对力图打造“第五大满贯”的中国网球公开赛来说,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中网自创办伊始,就喊出了“打造第五大满贯”的口号,目标不能说不明确,志向不可谓不高远。然而,与百年经典的四大满贯比起来,中网毕竟无法同日而语——宏观态度的明确,决定了中网美好的前景,可是微观细节的锤炼却暴露出中网的稚嫩和粗糙——我们不能期待比赛场场精彩;也很难指望所有观众一夜之间全都变成网球绅士;我们更无法要求志愿者们都像大满贯赛事的工作人员那样,熟知赛事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希望中网能够走得再快一些、稳一些、细致一些……
  中网3岁了,经过这十几天的喧嚣之后,她是否更加成熟了呢,通向成功的那条路还有多远呢?为此,我们走访了几十位观众和球迷。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家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网无疑是网球运动在中国生根发展的一个标志,那么这项赛事目前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它对中国网球的进步,到底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中网到底是中国球迷的节日,还是一年一度的依托网球这个平台的商业运作?
  第三,许多平民球迷热爱网球运动,却苦于票价不菲,中国网球何时才能够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四,任何大型的国际化赛事,必然同时反映深层次的文化积淀。所谓“软环境”的打造,其实远胜于硬件设施的配备。中网在志愿服务、安保、观众素质、网球文化普及等方面的“软实力”,显然还无法与大满贯等国际顶级赛事相提并论,但是中网毕竟已经举办了3届,那么今天,我们离“第五大满贯”的目标到底还有多远?
  第五,在2008北京奥运的大背景下,中网赛事的运作,无疑对奥运软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实验价值。甚至可以说,中网的得失经验,或许会直接影响2008奥运会的软环境建设。那么,作为“奥运热身赛”,中网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中网赛事的承办者和参与者……

档次——文化不是制造出来的

  从硬件设施方面说,中网的配置已经足够“豪华”,比如鹰眼技术,在北美以外的赛事中还是第一次运用,而且应该说已经收到了不错的成效。然而,一项真正完善的国际级赛事的成功与否,决不仅仅是几件奢华的硬件设备就能够衡量的。尤其是网球运动,其成功标志通常体现在软环境的开发建设上,比如网球文化和相关礼仪的推广,以及赛事盈利与投资比例的不断改良等等。
  尽管目前在中国,网球运动本身的群众基础还很薄弱,网球的文化内涵仍须长时间的培育和滋养,但是这些都不能作为赛事软实力进步缓慢的理由,因为2008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每年在北京可以作“实践”之用的国际赛事毕竟不多,我们总不能指望用“中超”来为奥运文化热身吧。因此,中网虽然只有3岁,我们也不得不对他提出更多的“苛求”……

  A.球迷调查:
  现场观众有很多人并非“真球迷”,他们更关心的是“球星”、“场外活动”,而非赛事本身。因此本届中网“星光黯淡”的现象,引起了很多观众的质疑——是不是中网的奖金过低、赛事级别不高,无法吸引巨星们参与?
  此外,一部分对网球运动本身情有独钟的球迷,却对中网散乱的文化氛围、无序的观众群体和不够专业志愿者队伍深感忧虑。他们很想知道,中网连年投入巨资,何时才能得到真正有价值的回报?

  B.官方视角:
  中网公司总经理张军慧、李立强等赛事筹划组织者们,也已经意识到中网软件硬件两方面开发不协调,甚至出现“两极分化”态势的问题。按照中网公司方面的看法,大型国际赛事经过3年至5年的培育期,实属正常。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中网公司强调,承办方一直在调动各方力量,通过组织“网动中国”等大型活动,来培育网球文化根基。今年,他们无偿发放了11000多张制作精致的“网球护照”;参加中网各种培训活动的人,则多达四五千人次。他们意识到,网球迷的人口基数,直接决定了上座率,而上座率是一项大型国际赛事,乃至一个国家体育文化的直接反映。
  关于“星光黯淡”,中网方面的看法是,有些问题是很难解决的,比如退赛。本届中网,纳达尔、海宁等球员本来已经定下日程,但是由于伤病等原因临时退出,“我们很难改变这种情况,但是我们打的是实力牌、整体牌,不单纯依靠球星的影响。这一点也是中网和上海大师杯赛的本质区别。”
  从赛事质量上看,张军慧认为,中网出现许多可遇而不可求的亮点,比如巴格达蒂斯VS斯里查潘和毛瑞斯莫VS扬科维奇的两场半决赛,那种精彩的对决,不是在任何赛事中都能随便欣赏到的。
  至于其他方面的问题,中网公司给了我们一组可信的数据:中网赛事的收益主要来自赞助、电视转播、票务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今年赞助方面的收入比去年提升了近50%;纪念品等相关产品的收入比去年增长了4倍——当然,这与去年这方面收入的基数较低有关;电视转播方面不只是中央电视台一家,今年还实现了境外转播。此外,报道采访本届中网的记者有380多名,其中有95位境外记者,都比前2届人数要多。这说明中网正逐步走向国际化。在电视转播这一块,中网已经基本达到收支平衡;票务方面的收入则比去年增加了大约70%。

  C.本刊观察:
  2005年,郑洁就曾经说,“中网在硬件上一点也不输给四大满贯,只是上座率差得很远。”今年,鹰眼的运用使我们在硬件方面非但不输,简直是已经超前了。但是,上座率、票房、奖金额度、赛事文化等等又输了多少呢?
  为了更准确的解答中网“离大满贯还有多远”这个问题,不妨让我们来用大满贯赛事的一组数字比较一下:

  C1.美网上座率统计:
  美网125年间观众上座率逐年攀升,从60年代每年的几万人到现在的60多万人,平均每场至少2万人以上,单场最高上座人数达到3万多人。

  年份   总人次   每场平均观众人数    最高观众人数
  1968   97294      8845         14106
  1969   101496     8458         11807
  1970   122996     11181         14502
  1980   331140     14397         18606
  1990   421994     19182         19403
  2000   606017     24241         31872
  2005   659538     25367         35485
  2006   661873     25816         37505

  C2.中网上座率浅析:
  不能否认,2006中网的上座率已经明显好于前两届,但是要同美网等大满贯赛事相比,还差得很远。网球中心中央球场的座席数为10284,除决赛、半决赛等重要场次外,2006年上座率最高时也就是60%,平均每场观众人数大约5000-7000,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还是被组织来的“赠票观众”。中网的文化普及成果,由此可见一斑。

  C3.美网官方网站点击率统计:
  美网官方网站今年一共有2700万的浏览者,比去年的1540万增长了75%,从比赛开始到结束,每位浏览者平均在网站停留的时间为81分钟,这使得该网站成为点击率最高的5大体育网站之一。

  C4.“五大满贯”总奖金额度对比:

  美网     法网      温网     澳网     中网

 1850万美元  1000万美元  1260万美元  1495万美元  110万美元

  美网总奖金数一路高涨,从1968年的10万美元达到2006年的1850万美元。应当说,这是吸引众多大牌球员参赛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之下,中网作为ATP3级赛事和WTA2级赛事,奖金和积分都无法与大满贯赛事相提并论,星光黯淡自是难以避免。

态度——志愿者的职责

  A.球迷调查:
  现场观众对志愿者的意见可谓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是:1.不够专业,对网球运动和中网赛事本身的了解都不够充分;2.看不到对赛事和观众应有的热情;3.感觉服务质量粗糙,很多方面不到位;4.志愿者服务对象的定位有误区,似乎除了球员团队和包厢观众之外,其他人都不配享受应有的服务。

  B.官方视角:
  2006年中网组委会总共招募志愿者458人,他们的工作大约覆盖了赛事十几个部门的20多个岗位,比如秩序维护、场地维护、票务服务、球员休息室服务、餐厅服务、赞助商接待等等。
  这些志愿者分为定向招募和社会招募两部分,定向招募的志愿者约占50%,全部来自首都体育学院;另50%则来自社会招募。而事实上,社会招募这部分志愿者,多半也都是在校大学生。本届中网的志愿者队伍中,出现了三位国际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分别来自韩国、巴西和西班牙,这在中网尚属首次。
  当我们问到筛选志愿者的具体标准时,李立强提出了三点:对志愿服务和网球运动的高度热情;对北京这个城市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中网赛事本体。
  按说如此安排,应该可以万无一失,但是从接受本刊调查的观众们的反馈看来,事情未必尽如人意。比如,有些观众反映,向志愿者咨询有关问题,他们显得极不专业等等。对此,李立强解释,出现类似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每个人的岗位不同,对不属于自己服务范围的情况比较生疏,这应该可以理解;二是因为志愿者从面试后确定志愿者身份,到上岗服务,整个培训期最多也就是10天左右,可谓仓促上阵。

  C.本刊观察:
  美网的文化内涵并非四大满贯赛事中最丰富、最严谨的,有时甚至会让人感到有些率性和随意,但是它的志愿者服务却独具特色,志愿者的来源覆盖社会多种行业和阶层,并且其中很多人在美网作志愿服务已长达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些志愿者对美网和网球的了解可谓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据本刊赴美采访的同事所见,美网有许多中老年志愿者,简直就是“活字典”、“会呼吸的导航仪”,到纽约看美网,你只要带一颗热爱网球的心就够了,其余一切事情,志愿者和组织者们都可以帮助你摆平——那才叫享受——除了感受网球之美,什么都不必费心……
  在中网,几乎没有几个志愿者是连续3届始终坚持志愿服务的。每年一波新人,经过最多10天的培训就匆匆上岗了,服务质量可想而知。
  志愿者群体是要具备一定“文化底蕴”的,他们不仅要热爱网球,熟知赛事的方方面面,更要有“资历”。志愿服务不是团体操表演,更不是国庆游行,毕竟网球文化不是培训出来的!

票务——让平民享受贵族运动

A. 球迷调查:
  本届中网的票务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进步是明显的。按照票务通方面的负责人张利平女士的说法,今年球票销售的情况非常乐观,尤其是包厢票这一块,早在开赛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销售一空。
  既然所有的包厢票都销售一空,那么为什么又会出现一方面包厢里经常空位,另一方面很多观众却苦于买不到票的现象呢?这也是许多球迷朋友向我们反应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另外还有许多球迷觉得票价仍然偏高,无法接受。

B.官方视角:
  中网方面的回答十分中肯:“由于中网刚刚举办三届,群众基础较差,而我们的经验又非常有限,这是造成某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比如,过去一直是把网球运动定位在贵族运动的层面,那么相应的,在票务销售方面,自然会更多地倾向于企业团购。通常情况下,包厢的票大多数是被企业订购了,比如联想集团这次就购买了大量的贵宾票,作为招待企业客户的礼物。对于企业本身来说,他们认可中网的影响力,所以才会大量购票,把中网作为公关业务的一个平台。但是,企业不会去区分客户是不是网球迷,这就造成了一些包厢空置的尴尬。将来中网会通过多举办活动,使球迷群体的整体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使他们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中网这个平台。另外,针对类似问题的出现,中网公司会尽快做出调整,明年的票价肯定会下调,争取让更多的球迷能够充分享受中网带给大家的乐趣。此外,在赠票方面,也要把工作做得更细,把球票送到真正热爱网球运动的观众手中。”

C.本刊观察:
  如果说前2届中网,主办方对所谓的“贵族运动”还有一定的期望值,那么本届中网结束后,组委会应该已经清楚,所谓的“贵族运动”,其实更多的是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因为有钱不一定就是贵族。让网球走进寻常百姓家,才是中网未来将要实现的历史目标。当然也是媒体责无旁贷的使命。
  经营中网这种大型国际化赛事,最怕目光狭窄,局限于一时一届的经济利益,那样必然无法使之成为真正高水平的国际赛事。但愿明年的中网可以让最普通的观众都能乐在其中,真正体会到网球的巨大魅力。

  安保——奥运级别的人性化运作
  对于一项大赛来说,安保工作是最不该被忽视的环节,今年的中网就在安保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进入过赛场的观众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球场内身着警服巡逻的公安民警相比前两年少了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安民警没有参与赛事的安全保卫。相反,经常在你身边出没的人中可能就有不少便衣警察。如安保负责人李威所言,“今年的中网我们服务意识和人性化管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务求在运动员、观众和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一个和谐、放松和快乐的气氛。”的确,一项绅士运动本就该多一些温和的味道。此外,明年赛事期间消防员或许也会身着便装登场。
  安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赛前安保工作的培训和部署不无关系,李威反复提到了“安保奥运模式的培训”,也就是说这次中网安保工作的部署完全仿照奥运级别赛事的安保工作来安排,岗位非常细化,“哪里应该设点”“安排几个安保人员”,这样的问题都会被拿来反复推敲。岗位的管理追求人性化,尽量简化处理程序。而且还要有严密的应急预案,下雨、火灾、大型突发暴力事件,这样的事故发生之后如何处理也都有非常科学严密的对策。这无疑为2008奥运会的安保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目前,每年的四大满贯赛事,都能吸引200多万名观众到现场观看,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会对比赛进行电视转播,收看总人数达150亿人次之多。
  而在我国,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援引《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通过电视收看体育节目的人在80%左右,但是选择去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数量就少得可怜了,只有8座城市的数据超过10%,其中北京是11%,上海是15.3%,广州只有5.4%.这样的体育市场和网球基础,直接决定了中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同四大满贯赛事相比肩的档次。
  采访过程中,我们曾列出包容、雅致、平实、开拓等几个词,请张军慧经理选择一个最能概括中网文化内涵的词,他认为应当是“平实”。纵观本届中网的各种现象,平实这个词的确最能体现赛事的内涵和主旨。比如冠军得主巴格达迪斯和库兹涅佐娃,他们在场上的风格,完全可以用平实来概括。尤其是库兹涅佐娃,她技术高超、体力充沛,打法稳健实用,可以说是中网平实风格的最佳代言人……
        拳击使我学会了梦想,我愿意把我的梦想与大家共享……端木龙成   http://blog.sina.com.cn/duanmuab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拳击帝国 ( 冀ICP备19037162号-1 )

GMT+8, 2024-11-27 2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