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12
威望168 威望
财富668 拳币
贡献1403 贡献
中量级
中量级
![Rank: 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 积分
- 2112
- 威望
- 168 威望
- 精华
- 1
- 财富
- 668 拳币
- 贡献
- 1403 贡献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3-9
- 最后登录
- 2010-3-2
- 听众
- 19
|
謝新傳老師
數學是精準的科學及語言,用數學方法描述自然現象已是我們生活共同的需求,就像表達地震強度及威力來說,看起來似乎很難用數學方式描述,但就是有人能用數學方法精確地描述。
美國有位地震學專家芮克特,他在1935年發明了一種地震儀(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芮氏地震儀),它可以用來測量地震震央所釋放出來的能量總數來表示地震規模。
當地震發生時,震動自然就會在儀表上留下上下波動曲線,震動愈強烈曲線的幅度愈大,這個曲線的震幅每增大10倍,我們就說芮氏震度上升一級,而地震釋放的能量大約增加30倍。
比如一個芮氏七級的大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是芮氏六級地震的30倍,而五級的大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是二級地震的27000倍(=30×30×30)。
對一般建築物而言,四級以上地震就足以造成損壞。九二一大地震,當時台北是四級就造成許多房舍牆壁龜裂及東星大樓倒塌,十分恐怖,而當時南投災區集集一帶的地震規模已超過七級,各位算一算地底釋放出來的能量有多大,災難可想而知。 |
|